美俄關系結構性矛盾難消
2014-04-08 07:24:4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彼得羅夫斯基:圍繞烏克蘭危機,美俄在相互交織的多個領域展開了爭斗。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在克里米亞地區公投前一天,美國將克里米亞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而俄羅斯行使“一票否決權”,使安理會的決議胎死腹中。在索契舉行八國集團峰會問題上,美國也帶領其他六國進行聯合抵制,旨在孤立主辦方俄羅斯。但普京一句輕描淡寫的“不想來就別來了”,讓七國頓感無趣和失落。未來隨著局勢的發展,美國還有可能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等體制內糾集其盟國集體發聲,在北約—俄羅斯對話框架下批評俄羅斯。4月1日,北約已宣布暫時中斷與俄羅斯的正常合作關系,但俄絕不會因此失聲。 對于烏克蘭問題本身,美國積極扶植親西方勢力,俄羅斯不失時機反戈一擊。“2·21”協議已幾乎滿足了烏反對派的所有要求,但美國慫恿烏反對派得寸進尺,最終使該協議如同一紙空文。俄羅斯抓住克里米亞地區絕大多數民眾親俄這一利器,促成了公投。俄羅斯在與美國的“過招”中打了個平手。 在此次對抗中,俄由于占據地利,在軍事上做到了先發制人。如在靠近俄烏邊境地區頻繁舉行軍演,將裝甲車運抵克里米亞,鑿沉自家巡洋艦以封鎖5艘烏軍艦,等等。比較而言,美國除了與烏克蘭等國舉行演習以對俄進行威懾外,其他大多是“口頭警告”,短期內美嘗試削弱俄在黑海的軍事存在難以奏效。更重要的是,美在伊拉克、阿富汗付出沉重代價之后,并不打算為了一個利益并不攸關的烏克蘭與俄進行軍事對抗。 馬小寧:烏克蘭危機重創美俄關系,再次證明美俄關系存在結構性矛盾。2009年,為了修復因2008年俄羅斯—格魯吉亞沖突而陷于停滯的美俄關系,美俄承諾“重啟”雙邊關系,強調加強兩國在軍控、防止核擴散、阿富汗、伊朗和朝核等一系列重要問題上的合作。可以說,在上述問題上謀求俄羅斯采取更合作的態度,正是奧巴馬政府試圖重建與俄羅斯關系的戰略考量。 美國希望通過“重啟”與俄羅斯改善關系,但實際上,雙方對這種“改善”的理解與期望并不一致。美國方面,更多強調是在具體問題上開展“更為有力”和“更有意義”的對話與合作;對俄羅斯而言,則希望在“對等”和坦誠的基礎上發展雙方的合作關系。這種“對等”尤其表現在美國及北約要認可俄羅斯在其勢力范圍的影響。這也是為什么冷戰結束后,北約東擴、美國在東歐部署導彈防御體系和“橙色革命”等,都是影響美俄關系發展的關鍵障礙。 大國博弈的基礎是綜合實力。美國和俄羅斯,兩個昔日的超級大國,如今一個實力相對衰落,一個則重現大國雄心,雙方如何相處,就是彼此之間結構性矛盾的核心所在。目前,除了在軍事上,俄羅斯并不具備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實力。俄羅斯在八國集團中只能參與政治對話而在經濟事務上沒有任何發言權的尷尬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美俄關系不對等的寫照。可以說,雙方從一開始就在“重啟”的目標上存在根本性差異。 美俄關系中,經貿聯系是個短板,雙邊對話與合作少了經貿的支撐,也就少了戰略性支撐,雙方合作只能圍繞著具體策略問題打轉。因此,一旦發生涉及雙方或一方重大關切的危機,雙邊關系即陡轉直下。這也是美俄關系結構性矛盾的表現之一。實際上,從普京指責美國在背后支持俄反對派阻礙其重返克里姆林宮,到去年底俄羅斯給予“棱鏡門”事件曝光者斯諾登臨時避難許可等事件中,美俄關系就一直處于惡化中,這種“重啟”早已經名存實亡了。 受到美俄關系緊張沖擊的領域有限,美國對俄羅斯制裁的可選余地也不多,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效果 |
相關閱讀:
- [ 04-02]新媒:美對俄反擊軟弱無力 還視中國為真正敵人?
- [ 03-31]美俄外長就烏克蘭分歧對話 俄同意與烏方合作
- [ 03-31]俄羅斯外長:俄美將聯合烏政府及人民共度危機
- [ 03-21]美公布第二輪對俄制裁 俄富豪提前拋售巨額股份
- [ 03-21]俄對美開“9人制裁名單” 稱回應每一次惡意攻擊
- [ 03-07]美眾議院與奧巴馬一拍即合 火速通過對烏克蘭貸款議案
- [ 03-07]美眾議院與奧巴馬一拍即合 火速通過對烏克蘭貸款議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