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關系結構性矛盾難消
2014-04-08 07:24:4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一是克里米亞對美俄分量有很大不同。烏克蘭尤其是克里米亞,對俄的分量遠遠重于對美的分量。歷史上難以割舍的情結、經濟上的“錢袋子”和戰略上的“橋頭堡”,無論是用克里米亞對抗烏親歐政府,還是對抗北約,俄都不能容忍其為美所控制。相比之下,烏作為一個經濟負擔沉重的非北約國家,對美的分量則輕的多。從國家安全角度看,美不會受到烏危機的威脅,犯不著為其火中取栗。烏加入北約固然可強化圍堵俄,但逼到家門口的圍堵也容易激化矛盾,導致俄鋌而走險。 二是冷戰結束20多年來,美俄已學會了用非冷戰方式應對危機。如在科索沃戰爭中,俄基本上是以“忍”為本;在車臣戰爭和格魯吉亞戰爭中,美國也未強出頭干涉。出現這種相互“客氣”的局面,主要原因是美清醒地認識到俄的價值。美國務卿克里就公開承認,沒有俄參與就不可能解決伊朗、敘利亞、阿富汗等地區問題,在核武器的裁減及安全保障方面更是如此。 三是武力成為公認的最后手段。冷戰結束后,戰爭仍然是政治的延續,但政治更多地體現在經濟中。因此,訴諸武力不僅為國際社會所譴責,也最容易得不償失。尤其是俄還保持著令人生畏的軍事實力,美對此不可能不察。俄自身也胸中有數,盡量不越雷池。俄方所謂授權普京動武,實際上更多是一種威懾:模糊出兵時間和地點,旨在視美方的反應和反制措施而動,為自身行動留下了更大回旋空間。換言之,俄聲稱動武的最好詮釋是:能用其他方式解決,最好不動武。 馬小寧:無論是2008年的俄格沖突,還是目前的烏克蘭變局,對美俄關系的影響可以說是共同的,即雙邊關系進入低點,輿論不乏美俄間再開冷戰的擔憂。這是美俄關系結構性矛盾難消的一次次外顯。但這種擔憂并非美俄關系的現實。事實上,雙方都在力圖避免軍事沖突。美國在宣布制裁俄羅斯、強調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非法”的同時,也表示希望和平化解危機,認為烏克蘭應與俄羅斯和西方都發展建設性聯系。如同美俄關系反而在俄格沖突后進入“重啟”階段一樣,烏克蘭或克里米亞也不會讓美國和俄羅斯徹底交惡。在全球化的今天,美俄雖非盟國,也非敵國,雙方斗而不破。 美俄關系何時能走出烏克蘭危機的陰影,再度“重啟”?目前看來似乎還很遙遠。有分析認為,美俄關系乃至俄與西方的關系都進入了一個重新定義的階段或未知領域。隨著烏克蘭危機的減弱,美俄關系也很難有根本性轉圜。因此,與其在形式上謀求“重啟”,不如努力發現或鞏固雙方利益重疊的領域更重要、更可行,這才是美俄合作的基礎。 (本報記者王遠、陳效衛、李博雅采訪整理) |
相關閱讀:
- [ 04-02]新媒:美對俄反擊軟弱無力 還視中國為真正敵人?
- [ 03-31]美俄外長就烏克蘭分歧對話 俄同意與烏方合作
- [ 03-31]俄羅斯外長:俄美將聯合烏政府及人民共度危機
- [ 03-21]美公布第二輪對俄制裁 俄富豪提前拋售巨額股份
- [ 03-21]俄對美開“9人制裁名單” 稱回應每一次惡意攻擊
- [ 03-07]美眾議院與奧巴馬一拍即合 火速通過對烏克蘭貸款議案
- [ 03-07]美眾議院與奧巴馬一拍即合 火速通過對烏克蘭貸款議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