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佐:警惕美國QE退出和“美元陷阱”
2014-04-08 15:14:51??來源:新華網海南頻道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 新華網海南博鰲4月8日電(記者金敏莊斐)經濟學家、全球化合作論壇副秘書長張其佐4月8日在博鰲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警告說,新興經濟體應警惕美國QE退出和“美元陷阱”。 隨著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已出現分化,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復蘇勢頭有所增強,而部分新興經濟體增速在持續放緩,巴西等國甚至出現了經濟衰退的跡象,資本外逃和金融市場大幅動蕩的風險上升。量化寬松的退出已成為新興市場最大的外部沖擊因素,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以下是張其佐的主要觀點: 一、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和資本外逃及金融市場大幅動蕩的原因,是由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和自身經濟結構失衡內外矛盾疊加造成的。 1、從外部來看,美聯儲宣布退出量化寬松政策是直接原因。 一是從長期看,2007年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后來爆發至今的歐債危機,致使全球市場需求嚴重不足,是導致當前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的源頭,美歐等發達經濟體應負主要責任。 二是從近期看,主要受美聯儲之前的三次量化寬松催生了部分新生市場國家的泡沫,市場透支自身發展潛能,導致了股市、債市和匯市劇烈波動。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的預期加重了這種趨勢。 2、從內部看,新興經濟體近年來增長主要依賴大規模信貸投放、對外貿易和投資,經濟結構失衡需要調整。 二、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整體上不至于走向嚴重金融危機,但不排除個別國家出現局部危機。 這次美國量化寬松的退出,會繼續通過跨境資本流動、匯率波動、股票價格、大宗商品價格變化和信貸供給等渠道對其它國家產生顯著溢出效應,特別是對基本面較為脆弱、前期資本流入規模較大的部分新興市場體其風險更大。需要注意的是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下的美國貨幣政策的退出是以美國利益為優先的,歷史上美元每次升值和加息都對新興市場帶來危機和風險,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財富將不可避免地遭遇“美元陷阱”。 由于這次美聯儲量化寬松的退出的進度和金融風險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隱蔽性、傳染性和突發性等特點。所以,要吸取拉美債務危機、亞洲金融危機、巴西和阿根廷金融危機等的歷史教訓,高度警惕美元過快升值和加息,本幣過快貶值,從而導致金融危機。如果一些國家對美聯儲的行動政策調整過慢或應對失當,就有可能為此付出慘重代價。一旦某些國家陷入危機,其他經濟體要警惕其傳染效應,防止本國市場產生連鎖反應。當然,如果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的進退不考慮其他國家的關切,假如新興國家的金融風險以更激進的方式釋放,其風險也會波及到美國乃至全球經濟。 |
相關閱讀:
- [ 04-08]博鰲亞洲論壇現場花絮
- [ 04-08]博鰲論壇2014年年會今開幕 李克強將發表主旨演講
- [ 04-08]海南博鰲論壇禮儀小姐亮相就位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