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佐:警惕美國QE退出和“美元陷阱”
2014-04-08 15:14:51??來源:新華網海南頻道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三、歐日將保持并可能推出新的量寬政策,會降低美國量寬退出對新興體的不利影響。 總體來看,歐元區和日本會繼續其超寬松貨幣政策,這也會降低QE退出對全球流動性的影響。在未來一年中,歐元區和日本保持既有寬松貨幣政策應是大概率事件。盡管歐元和日元的國際地位不及美元,但依托龐大的經濟總量,其貨幣政策仍可以對全球貨幣體系產生相當的影響。事實上,日元從上世紀以來就是重要的套息貨幣。并曾是東南亞金融危機背后的重要推手。即使QE退出會減少國際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歐元區和日本超寬松的貨幣政策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新的流動性來源。對許多新興市場來說,這不失為一種可能的風險緩沖。 四、中國有能力承受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不利的影響,不會成為新的經濟危機的引爆點。 美國量寬政策導致美元成為全球主要套利交易貨幣,一旦美聯儲退出量寬,將會降低美國國內貨幣供給,提升美國債務收益率,引發美元升值進而提高美元資產的吸引力,國際資本會重新流入美國,大宗商品價格和新興市場資產價格將出現回落,中國等新興市場體也面臨宏觀調控難度加大的挑戰??傮w上看,美國量寬退出對中國的影響不是特別大,即使部分國家出現危機,穩健的基本面有能力承受,但挑戰也不容忽視。 1、美國退出量寬對中國的影響既有利又不利,會加大宏觀調控的難度。 有利的影響包括:大宗商品價格走低、輸入性通脹壓力減輕和中國美元資產儲備的真實價值增加。不利的影響包括:短期資本流動加劇、人民幣匯率調整壓力增大和國際政策協調難度上升。 2、中國有能力承受美國量寬政策退出的影響。 一是影響不是特別大,對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沒有造成根本性的影響。今年1-2月貿易順差達88.9億美元,去年底經常項目順差與GDP之比仍保持在2.1%的水平,1-3月人民幣匯率雖然對美元貶值幅度達2.64%,但大體上處于均衡水平,從中國匯改以來至今人民幣匯率總體上升值幅度大大于高于貶值幅度,長期來看人民幣不會跌入貶值周期。 二是中國穩健的經濟基本面有能力承受美國量寬退出的不利影響。中國穩健的經濟基本面包括:正在深化全面改革將釋放巨大的紅利,財政金融狀況比較穩健,外匯儲備高達3.8萬億美元,綜合國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正處在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尤其是中國經濟保持了長達30年以上的高速增長,近期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仍可通過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來保持經濟在“合理的上限和下限區間”穩健運行,今年增速仍可保持7.5%左右,這在全球已屬最高增速。從發展勢頭來看,中國有充分的條件實現“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7%的預期目標,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最重要的引擎。 三是要主動應對趨利避害。其一,堅持和守住穩增長的區間目標的改革導向。當增長壓力過大時,適時推出穩增長的新舉措。其二,保持穩健靈活的貨幣政策,加強流動性管理。其三,防止國際資本大規模出逃帶來的金融風險。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和穩定,推進擴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區間,避免匯率大起大落。其四,適度調整儲備資產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 相關簡介: 張其佐,男,1962年12月生,中國四川渠縣人,經濟學博士、教授,全球化合作論壇副秘書長,G20與新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參加工作至今,曾任團縣委副書記、縣計經委副主任、成都證管辦副主任、成都龍泉驛區副區長、成都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副主任、成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成都大學副書記副校長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學,獲得省部級(政府)一等獎4項。曾擔任國家能源辦和外交部等部門課題組負責人。聘任為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和外交學院財政部研究生部等高等院校特聘教授、新華社特約經濟觀察員。與布萊爾、希拉克、拉法蘭、福田康夫、施羅德、普羅迪、基辛格、索羅斯、鮑爾森、拉加德等政要和學者有廣泛交流和對話。曾二次作為中歐關系論壇中方與會代表,是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三次核心小組會議中方正式成員。被中國學界譽為“生物產業革命理論的首創者”,“是關注國際國內熱點經濟問題的經濟學家”。近年來分別受到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
相關閱讀:
- [ 04-08]博鰲亞洲論壇現場花絮
- [ 04-08]博鰲論壇2014年年會今開幕 李克強將發表主旨演講
- [ 04-08]海南博鰲論壇禮儀小姐亮相就位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