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經濟學家博鰲激辯中國企業創新
2014-04-09 15:29? 郭信峰 齊湘輝 傅勇濤 韓淼 李寶杰 柳新勇 張鐘凱?來源:新華網海南頻道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新華網海南博鰲4月9日電(記者郭信峰 齊湘輝 傅勇濤 韓淼 李寶杰 柳新勇 張鐘凱)“我預計,大概再過三到五年中國一些行業的發展速度絕對會超過美國跟歐洲!”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計葵生說,未來幾年,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手機等很多行業的新業務模式將來自中國。 博鰲亞洲論壇正在此間舉行,在一場關于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的討論會上計葵生用四個“非常大”來形容中國的企業家創新精神。“中國企業的創新非常大,動力非常大,結果也非常大,對整個經濟發展影響也非常非常大。” “不管是騰訊還是阿里巴巴、小米手機,這些科技背景的公司在創新上所花的資源和做出來的新業務模式已經超過美國和歐洲很多國家。”計葵生說,因為中國市場本身很有規模,做一件對的事情會讓公司發展很快,所以企業有資源、有辦法、有市場做創新。 計葵生認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能力非常有代表性,通過創新的方法,將創新行業和傳統行業結合在一起,再加上中國創新的規模、能力、資源、動力、人口對新東西的接受度,再過5年人們會看到很多行業的創新是中國先做出來的。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82.5萬件,同比增長26.3%,延續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專利申請數每年以兩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趨勢。 也有一些經濟學家和企業家認為,盡管中國互聯網等行業的創新速度驚人,但是整體來講中國企業創新能力還遠遠不夠。 參加討論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榮譽主席利奧·梅拉梅德說,中國人的創新能力不容質疑,但除了資源、資金、技術等投入,中國還需要一個能夠支持創新的環境。 “中國有創新的歷史,超過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但今天中國需要一個鼓勵冒險、不擔心失敗的環境,在這方面還要做很多工作。”梅拉梅德說。 梅拉梅德認為,要創造這樣一個環境,就需要在創新成功之后有一個回報,這個回報應該是知識產權得到保護,只有這樣的規則是清晰的,才能支持企業創新向前走。 為加大知識產權保護,中國多個省份正在醞釀試點建立專業的知識產權法院。去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 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張維迎看來,中國企業整體創新能力不足主因是體制因素。“中國需要使得企業家對未來充滿信心,創新沒法預測,現在很多產業政策老想批準哪一種創新是有前途的,但只有少數人能夠想到、但要冒很大風險、最后由市場說了算的,才能叫創新。” 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持有相同的觀點。張亞勤說,政府在企業發展創新過程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最大的作用應該是讓市場起作用,把審批流程減到最少,企業最怕的是政策的不可預測性,因此要營造一個公平、透明、可預測的政策法規環境。 “政府還需要投資基礎研究領域,引領5年、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孕育大的發明、創新未來的方向。”張亞勤說。 |
相關閱讀:
- [ 04-09]2014博鰲論壇“五大熱詞”解析
- [ 04-09]博鰲機場已獲國家批復同意建設
- [ 04-09]海南省政府在博鰲舉行新聞發布會
- [ 04-09]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部分分論壇已舉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