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 徐硙)新聞敲詐者被稱為“蒼蠅頭,老虎身”,讓基層苦不堪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日前通報了中國特產報社新聞敲詐案,將新聞敲詐者的真面目公布于眾。 2010年7月以來,中國特產報社記者劉會麗、郭煥璋、楊飛三人多次到寧夏永寧縣、靈武市,對地方存在的個別問題進行反復采訪,并以報道當地占用基本農田、拖欠工程款相要挾,迫使當地黨委宣傳部和政府部門先后三次交納專版宣傳費,共22萬元,在收到宣傳費后,《中國特產報》刊登了當地相關的正面宣傳報道。 2011年年底至2012年2月,該社記者郭煥璋先后兩次赴寧夏永寧縣和靈武市采訪當地有關問題,編造“惡意拖欠工程款、招投標有貓膩、推搡民工、收取高額保證金”等虛假信息,采寫內容嚴重失實的稿件,并向當地有關部門發去核稿函和批評稿,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將內容嚴重失實的虛假報道發布到相關互聯網站,造成不良影響。 2013年4月9日,中國特產報社因為存在新聞敲詐等問題,被其主管單位中國產業報協會責令停業整頓。但停業整頓期間,該社未吸取教訓,未認真組織從業人員進行整改,未嚴格管理新聞記者采訪活動,致使新聞敲詐問題再次發生。2013年8月,該社記者王銘澤赴陜西省咸陽市彬縣采訪,并利用新聞采訪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被當地公安機關刑事拘留,并經檢察院批準逮捕,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后查實,該報社記者王銘澤長期在陜西基層搞新聞敲詐,先后獲取80多萬元違法所得。 由此可見,此案件的主要特點是利用監督報道搞有償新聞,敲詐未成后通過網絡發布虛假新聞,在被停業整頓期間再次發生新聞敲詐。同時,中國特產報社不給記者發工資反而向記者要管理費。該社以每人每年上交20多萬元為條件,偽造申請材料,為社會人員辦理新聞記者證,然后任由所謂記者到基層搞新聞敲詐。 此外,報社領導班子來自同一家庭,社長和總編輯系母女關系,總編輯的父親擔任該社新聞部主任,是典型的家庭辦報,組織機構和人員管理混亂。 |
相關閱讀:
- [ 04-08]“新聞敲詐”存真假記者內外勾結 敲詐不成就曝光
- [ 04-08]對新聞敲詐,“受害者”要敢于說“不”
- [ 03-31]“無縫之蛋”何懼“新聞敲詐”?
- [ 03-27]中宣部等九部門將嚴厲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
- [ 02-28]直面新聞敲詐,官員是否問心無愧?
- [ 08-23]福建教育電視臺積極開展“打擊新聞敲詐、治理有償新聞”專項行動
- [ 07-19]新聞出版總署公開征集“新聞敲詐”違法線索
- [ 06-20]漳州開展打擊"新聞敲詐"治理有償新聞行動
- [ 05-11]中國新聞出版報:整治新聞敲詐須多方出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