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MH370的搜尋情況,北京市律師協會業務指導與繼續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畢文勝建議,除了等待,家屬可啟動索賠的準備工作,做好前期準備。 兩年未提起訴訟喪失索賠權 馬航失聯初期,失聯乘客家屬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飛機搜救工作中。伴隨著馬航MH370航班失聯事件的發展,失聯乘客家屬關心的法律問題也在漸漸變化。 “現在,家屬對于索賠有了理智的認識。”畢文勝注意到,這幾日,不少家屬都開始關注如何向馬航索賠。 “一些家屬之前并不了解‘訴訟時效’。”畢文勝說,根據《蒙特利爾公約》第三十五條中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自航空器到達目的地點之日、應當到達目的地點之日或者運輸終止之日起兩年期間內未提起訴訟的,喪失對損害賠償的權利。 3月24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稱,根據海事衛星和英國航空失事調查局的數據,失聯航班終結在南印度洋。 “做好索賠準備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畢文勝建議,家屬在現階段做好索賠的前期準備,適時啟動索賠。 索賠分兩步 家屬需要舉證 依據《蒙特利爾公約》的規定,賠償是通過兩步遞進形式或稱雙梯度賠償制度,《蒙特利爾公約》為旅客人身傷亡賠償引進了無限制責任的概念。 畢文勝表示,這兩個梯度中,所遵循的原則不一樣。第一梯度適用無過錯責任制。“也就是不管有無過錯,承運人必須在一定限度內對旅客的人身傷亡承擔賠償。”畢文勝說,這表示承運人不得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 《蒙特利爾公約》規定了11.31萬特別提款權。對此,畢文勝強調,這個特別提款權只是公約擬定的一個劃分無過錯責任制和過錯推定責任制賠償額的界限。“這是第一梯度里面的最高數額。”畢文勝說,假設索賠人舉出的證據只能證明損失金額為90000特別提款權,承運人只承擔90000特別提款權的賠償責任,而不是承擔11.31萬特別提款權的責任。 第二步適用過錯推定責任制,也就是對于超過上述金額的部分,采取舉證責任倒置。“馬航作為承運人,證明不了自己沒有過錯,就需要承擔該部分賠償責任。”畢文勝解釋說。 “需要提醒家屬注意的是,不論第一梯度還是第二梯度,索賠人必須舉證證明自己的索賠額就是其遭受的實際損失,這是索賠人的基本舉證責任。”畢文勝強調,索賠金額的額度是依據乘客的損失來判定的。因此,索賠人的舉證至關重要,“但遺憾的是多數家屬都沒有開始舉證的準備工作”。 要確定親屬范圍索賠額度 “家屬應該從現在就開始在專業律師的幫助下,做好準備工作。”畢文勝表示,在現階段,失聯乘客的家屬有一些準備工作需要做。 家屬首先面臨的是授權的問題。要確立一個近親屬的范圍,一般來說是父母、子女、配偶,其次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兄弟姐妹。畢文勝解釋說,在授權上,所有的近親屬首先要證明自己與乘客的親屬關系。 同時,家屬還需要證明在委托談判上,近親屬都形成了一致的意見。沒有形成一致意見的委托是不成立的。內部首先要達成一個協議,如果說家屬成員之間存在分歧,要把分歧解決完畢之后,再來委托律師。其次是公證,家屬提交的相關材料都需要經過公證部門的公證。 “索賠是必須要有一個數額的,無論是訴訟還是談判,都要在這個數額的基礎上進行。” 畢文勝說,家屬應該根據實際損失額提出一個索賠額。“目前接觸到的家屬,沒有一個家屬提到想要索賠多少。”畢文勝表示。 “如果這一階段準備工作沒有做好,今后的工作會手忙腳亂。”畢文勝表示,家屬們的證據準備得越充分越好,“世界各國的慣例是一事不再理,一旦形成生效判決,就不能再次提起訴訟。而家屬一旦提起訴訟,需要提交證據,過了提交證據期限,就不能再次補充提交,這會對索賠造成不利的影響”。 啟動索賠不影響搜尋 在焦心等待的失聯乘客家屬中,部分家屬心中存在一個疑慮,如果向馬航提出索賠,飛機搜尋工作是否就會停止。對此,畢文勝表示,搜尋與索賠是兩回事,啟動索賠并不會影響搜尋工作的開展。 4月3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與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就馬航MH370客機失聯事件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拉扎克承諾,馬來西亞方面一定會找到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聯事件的答案,絕不會放棄工作。 “馬來西亞總理是代表馬政府作出的承諾。”畢文勝說,馬來西亞政府公開表示搜尋會進行下去,這樣的表態是國家的承諾而不是個人承諾,因此,搜尋不會輕易停止。此外,中國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參與實際搜尋工作,多次表示過搜尋不會停止。 畢文勝還表示,從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方面看,馬航要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飛機去向和事故調查結果等關鍵證據都需要提交。“馬航方面也需要搞清楚發生了什么”,畢文勝說,搜救不可能停止,“家屬們對此可以完全放心。” 文/本報記者 羅京運 |
相關閱讀:
- [ 04-09]馬航客機失聯已一個月 疑似信號高度符合黑匣子
- [ 04-09]MH318平靜繼續馬航MH370未竟之旅 上座率只有7成
- [ 04-08]馬航客機失聯一月媒體提八問:MH370成幽靈飛機?
- [ 04-08]印度洋黑匣子信號成為對馬航370航班搜索重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