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建設亞太自貿區是我國中長期戰略目標
2014-04-10 19:59?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張海燕 |
分享到:
|
李克強總理在今天的演講中還說,“中國對‘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持開放態度,只要有利于世界貿易的發展,有利于公平開放的貿易環境,中方樂見其成”。但是此前也有觀點認為,正是因為美國在TPP的主導地位以及這一“高標準”貿易協定的不斷推進,盡快啟動亞太自貿區的建設變得更加迫切,對這種觀點,怎么看? 張建平指出,在2013年的5月之前,中國至少在學術界有大量的聲音還認為TPP是針對中國,要規制中國,對中國有非常大的負面的作用,因此中國要反對等等。2013年的5月其實中國的外交部有一個公開的表態,外交部講,TPP10+3或10+6都是推進亞太經濟一體化的可能途徑,實際上就是承認了對TPP持開放態度。后來中國的商務部也公開表示說,我們要積極跟蹤和研究TPP,探討加入TPP的可行性。今天李總理的講話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現在是比較客觀的來看待TPP的,特別是在亞太地區,正像習近平主席所講的,太平洋足夠大,它容得下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從舒適度的角度來看,TPP可能因為它是高標準的大范圍的一個自由貿易協定,可能對于發達國家和中等發達國家來講更為舒適,但RCEP更加適合于發展中國家的特點。無論是TPP也好還是RCEP也好,其實現在中美有共識,認為這兩個自貿協定是互補關系,基于這兩個不同的軌道,如果未來這兩個軌道融合起來,就會朝著亞太自貿區的方向發展。 現在啟動亞太自貿區建設的條件是否成熟?如果要啟動亞太自貿區談判有哪些有利因素,又需要克服哪些障礙? 張建平表示,現在我們只是講要啟動亞太自貿區的可行性研究,離談判還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而且我們應該明確,亞太自貿區是我們的一個中長期戰略目標,在現在的階段,李總理的倡議是希望亞太的有關各國首先能夠同意將亞太自貿區作為未來亞太各國的一個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通過啟動這樣一個可行性研究,首先我們要研究這個自貿區可能會對區域內的各個國家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因為每一個自貿區都會對不同的產業和不同的國家、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影響,有積極的影響,對有些行業可能也會有負面的影響,所以我們要論證清楚。同時,我們要研究這樣一個亞太自貿區可能實現路徑是什么,因為比如說未來要經過十年還是十五年才能夠實現這樣一個自貿區的目標,我們是需要研究論證的,而且也需要給出一個時間表和路線圖,通過循序漸進的辦法一步一步去實現這個目標。同時這樣的一個亞太自貿區將來會變成一個機制化的、制度性的安排,未來它和比如說APEC(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的領導人會議)的關系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這也是需要研究論證的。 |
相關閱讀:
- [ 12-16]張建平:十二五我國很有可能保持外貿相對平衡
- [ 04-10]博鰲論壇為“小微”發聲引共鳴
- [ 04-10]博鰲論壇熱議亞洲和新興經濟體競爭優勢
- [ 04-09]2014博鰲論壇“五大熱詞”解析
- [ 04-09]2014博鰲論壇將為亞洲經濟“把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