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政局:以房養老不是賣房養老
2014-04-11 07:04:40?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民政局:以房養老不是賣房養老 老年人今年將達300萬 擬用社區閑置房改建養老院 人人都會變老,家家都有老人。本市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今年將達到300萬,占總人口的14.2%。昨天,在第三場“聚焦改革情系民生”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上,市民政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李紅兵就養老問題做主題報告并與市民交流。對于市民關心的以房養老、居家養老等熱點問題,李紅兵一一做出回應。另外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本市今年將改造或擴建50個養老照料中心,完善居家養老服務。 以房養老是要老人賣房養老嗎? 以房養老不會成為主流 北京也在醞釀試點以房養老,在報告會現場,有市民向李紅兵提問,該如何看待社會上比較關注的以房養老問題,是要老人賣房養老嗎? 李紅兵表示,以房養老這一概念的出處,是一種金融產品。通過反向抵押貸款,用房子抵押來獲取養老的費用。“我個人認為,是否可以從一個更大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李紅兵說,房子是一種資源、資產,把它涉及的內容全部利用起來,這才是以房養老完整的概念。比如住在中心城區的老人,可否置換五環之外的房子,而這里獲得的差價就是可以利用的資源。 李紅兵指出,這次從國家層面提出的探索反向抵押養老產品的開發,可以說“只是一萬條為老服務政策選擇中的一條”。“它絕對不會成為主流,頂多是一個補充。”李紅兵說,他接觸的很多老年朋友,都準備把房子作為送給子女的一個重要禮物,而不會用來提高自己個人的生活。 居家養老意味著政府放手不管? 社區養老院就近提供服務 有市民擔心,居家養老是否就是讓老人待在家里,政府放手不管嗎? 李紅兵表示,根據調研,96%的老年人生活在家庭和社區,因此本市將把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作為養老工作的重點。雖然老人住在家里,但政府要整合多方資源,提供全面養老服務。 今年將強化街道級養老服務機構的樞紐作用和對社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改造或新建50個擁有50至100個床位的街鄉鎮級養老照料中心,采用多元化的運營管理方式,面向社區老年人口提供服務。 計劃到2015年,所有街鄉鎮轄區內都有一所面向社區、服務多元的養老照料中心。優先在現有街鄉鎮敬老院、光榮院、社區服務中心、街鄉鎮級養老管理服務中心等設施基礎上改擴建,并將轄區內閑置的校舍、賓館、企業廠房、商業服務設施等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改造,完善服務功能。 養老券使用不便何不改為發錢? 養老券將變身“養老卡” 有市民反映,現在本市80歲以上老人每月得到100元養老助殘券,感覺很溫暖,但使用很不方便。比如只能到指定商家消費、不能找零等,為什么不直接發錢給老人呢? 李紅兵表示,北京市2009年出臺為老服務九項政策,其中就包括發放養老券。至2013年政府已投入近20億,平均每年5億投入。“不直接發錢,是因為政府希望利用5億補貼這塊兒大蛋糕,來扶植社會養老機構,形成為老服務市場。”李紅兵說,補貼實施幾年來,已經使不少養老機構發展壯大起來。 李紅兵透露,為了解決養老券使用不便的問題,目前正研究將券變成卡。這張卡將綜合養老券儲值、老年優待證等多種功能。關于拓展服務商的問題,海淀區已經開始試點,為老服務商不再走指定、審批這條路。只要愿意以低于市場價格提供服務,并能提供送貨上門等更多附加服務,或者是提供老年人需要的社會冷門服務的企業,都可以申請成為為老服務商。社會、行業協會和政府三方對這些服務商進行監督。 |
相關閱讀:
- [ 03-27]北京市民政局:2020年生態葬爭取占比過半
- [ 03-15]武漢民政局一副局長涉嫌嚴重違紀 正接受組織調查
- [ 03-10]方舟子舉報崔永元基金 民政局建議向民政部反映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