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結構調整也應統一規劃 據悉,去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已在北京啟動,目前三地已經開通重污染聯合應對機制。 “空氣是流動的,沒有圍墻和邊界,京津冀三地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獨善其身,只能聯手治污。”天津市環保局局長溫武瑞表示,針對大氣污染的聯防聯控,京津冀以及周邊地區6個省份在北京組織下多次開展研究。 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出臺污染防治實施細則,對產業發展、排放標準、統一執法等方面都做出了相關規定。“下一步,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等方面應啟動統一規劃。” 溫武瑞舉例,比如清潔能源方面,北京啟動實踐早,條件較好,而天津在使用清潔能源方面有困難。“去年冬季前,我們完成了一批天然氣鍋爐房,但因為燃氣不夠不能啟用。”此外,天津外購電的比例僅占17%,而北京要遠遠超出這一水平。 ■ 亮點 企業排污可實時核算收費 藍色屏幕上實時滾動著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數據。“實時數據可通過平板電腦等設備查詢。”天津市環保局大氣監測部副部長唐邈講解。 天津市1999年建成了7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位,2011年增至27個,目前已形成了行政區域的監測全覆蓋。同時,共有84家國控污染源企業安裝了自動監控設施,并與天津市環保局聯網。各企業排氣排水口的煙塵、二氧化硫等排放是否符合標準可實時監測。 “我們正在推動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建設,以實現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實時上傳。”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書記張文具介紹,現有的污染源監控平臺,具備了數據采集、分析、報警、監控和發布等多種功能,此外,天津市還在探索自動監控數據應用于環境執法、總量減排、排污收費等領域。目前,天津市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電廠,已開始利用自動監控數據核算收費。 “過去是定期人工監測,受到技術力量限制。”天津市環保局副局長趙恩海介紹,目前空氣質量監測重點在居民較多的城區,今后,天津、北京過渡地區也要實現無縫監控。 ■ 舉措 天津7月起大幅提高排污費 據天津市發改委介紹,自今年7月1日起,天津將實行新的“排污費征收標準”,四種主要污染物排污費平均提高9.5倍以上。 天津市發改委副局級巡視員李軍介紹,7月1日起,天津將實行新的“排污費征收標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四種主要污染物的排污費平均由每公斤0.82元提高到7.82元。 其中,二氧化硫每公斤由1.26元調整到6.30元、氮氧化物每公斤由0.63元調整到8.5元、化學需氧量每公斤由0.7元調整到7.5元、氨氮每公斤由0.88元調整到9.5元。 同時為建立減排激勵、排放約束和超排放懲罰機制,對4種主要污染物實行差別化排污收費政策。也就是說,根據企業實際排污總量給予獎懲:排污濃度低于規定排放標準一半的,作為獎勵,企業只繳納40%的排污費;排污濃度在規定排放標準50%到90%之間的,企業每少排放10%就少繳納10%的排污費;排污濃度一旦高于規定排放標準,作為懲罰,企業必須繳納2倍的排污費。征收的排污費將作為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用于環境污染防治。 ■ 對話 執法標準不一 企業會“躲貓貓” 新京報:你認為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的聯防聯控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天津市環保局副局長趙恩海:京津冀聯防聯控首先要有好的工作方案,即頂層設計;還要有溝通協調機制,現在北京牽頭,三地定期研究。三省市政府還要與國家有關部委溝通,因為像能源政策、能源配套條件,需要國家相關部委支持。 新京報:目前三地大氣治理方面的溝通都包括哪些? 趙恩海:像重污染天氣監測系統,執法系統會互相進行考察調研。重污染日我們也會有密切的溝通,比如監測污染物到什么位置了,何時會到天津,這些會商、信息溝通交流的工作一直在做。 新京報:你覺得聯防聯控還有哪些關鍵點? 趙恩海:聯防聯控要在污染防治、產業政策等方面,實現地區之間的相對統一。比如,排污收費制度不同,北京河北交界的地方化工企業就會轉移。執法也是,天津打擊重了,企業就跑到河北了。 新京報:今年天津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的思路有什么? 趙恩海:今年天津將采用市場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對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治理。目前在法律方面,全市正在加緊對整個環保方面法律法規的修訂,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將修訂一部條例。按照目前進度,爭取今年上半年到下半年早些時候頒布。同時,我們還準備制定水污染防治條例。 我們的目標是對已有的標準要加嚴,具體加嚴到什么程度,還在進一步的論證階段。 (記者 溫薷) |
相關閱讀:
- [ 04-11]北京牽頭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 需要國家部委支持
- [ 04-10]潘石屹:京津冀一體化或能解決北京空氣污染
- [ 04-10]城鎮化“跑題”京津冀一體化 北京副市長問計博鰲
- [ 04-10]京津冀一體化“坐實”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