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小偷過程中,將小偷毆打至手部骨折,來自廣西的三名男子見義勇為,沒想到對小偷的毆打行為卻有可能使自己遭受牢獄之災。 三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昨日,在東莞市第一市區人民檢察院,該院對該案件舉辦公開審查活動,并邀請人大代表、專家、人民監督員、媒體記者等共同參與討論,就該案擬對三名犯罪嫌疑人作不起訴處理聽取各方意見。 案情回顧: 抓小偷將小偷打至手部骨折 2013年10月18日下午4時許,在東城區溫塘白廟外面的菜地旁,25歲的廣西人楊光(化名)聽到有人在呼叫,仔細分辨之下,他才意識到原來是一名婦女正在喊有小偷進屋了。于是楊光叫上了老鄉郭威(化名)一同去抓小偷。 當兩人到菜地邊上的第一間房子圍堵小偷時,突然小偷李星(化名)從房子里跑了出來,兩人見狀,從后面緊追不舍。此時,剛好在附近的張勇(化名)也聽到了抓小偷的聲音,于是也跟著朝小偷追去。 當三人追至一片香蕉地時,李星見已經逃無可逃,便拿出了螺絲刀對三人進行威脅,但張勇三人仍合力將他制服,制服后,三人將他帶到了房子的空地上,此時李仍有輕微的掙扎反抗,三人一時氣憤,用木棍、竹子等對李進行了毆打,致使李的手部骨折。 不久,警察到場,經法醫鑒定,李星所受的傷為輕傷二級。張勇、楊光等三人歸案后,三人家屬向李星賠償了8000元,而被害人李星也要求相關部門不追究三人的刑事責任。 各方觀點: 檢方:建議對三人作不起訴處理 該案的承辦人認為,犯罪嫌疑人張勇三人如實供述案件的經過,三人的供述與被害人的供述基本一致,足以認定故意傷害的犯罪事實。 承辦人表示,三人的行為并不構成正當防衛,不管是一般的正當防衛還是特殊正當防衛,均要求所受到的侵害必須具有緊迫性,而本案當中張勇等人所受到的侵害不具有緊迫性。 雖然認定張勇三人故意傷害的犯罪事實,但承辦人同時表示,考慮到該案中的多個情節,建議對張勇等三人作不起訴處理。 承辦人解釋,首先這宗案件是因為李星被認為是小偷引起的。張勇等人是在見義勇為后,為了抓捕李,且在李反抗時才對李進行了毆打,這樣的故意傷害有別于一般的故意傷害行為。 其次,檢方認為,張勇三人是初犯,犯罪情節輕微,對社會的危害性不大。此外,三人均有明顯的悔罪表現,在歸案后其家屬還向李星賠償了8000元,雙方達成了和解,而李星也表示不追究三人的刑事責任。 公安代表: 被害人曾因盜竊被罰 東城公安分局代表鄺洪新表示,被害人李星在東城的公安機關很有“名氣”。鄺洪新說,李星在2013年5月份曾涉嫌犯搶劫案,并打傷了當地的一位群眾被東莞市公安局立案偵查,最終卻因為證據不足而得以取保候審,其后在2014年1月份,李星還曾因盜竊未遂被東莞市公安局行政處罰15天。 在該案件中,鄺洪新表示認同檢察機關不對三名犯罪嫌疑人進行起訴。 市政協委員:對三人的行為表示諒解 市政協委員張亞清認為,張勇三人的行為是普通老百姓的本能的反應。“假如有一個陌生人沒有經過我允許進到我家里,我也是有理由懷疑他是想侵害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她表示,再加上在該案中,被害人是有反抗的,因此她對三名犯罪嫌疑人的行為表示諒解,并建議作出相對不起訴處理。 專家:不起訴會產生正面效應 東莞理工學院政法學院副教授鄧斌認同檢察機關擬不起訴的觀點。他表示,雖然三人造成了犯罪,但因為構成的情節很輕微,而且從三人的動機來看,鄧斌也認為這是比較正當的,“因人在抓小偷的時候一時情緒激動有些行為難以控制。” “另外,三人都是初犯,犯了罪以后也是懊悔不已。”鄧斌認為,從社會效應來說,他覺得不起訴可能對社會產生的正面引導效果會更好,反之則會適得其反。 文/記者龍成柳 |
相關閱讀:
- [ 03-20]南京一保安抓小偷被打成重傷續:小偷兩天后被抓
- [ 03-19]保安抓小偷被打成重傷 業主自發捐款救助(圖)
- [ 03-08]準新郎幫酒店抓小偷從五樓墜亡 家屬獲賠30萬元
- [ 03-03]偷東西的變成了抓小偷的 在逃嫌犯當超市防損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