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取網貸信息 賬戶被秒偷238次 兩名“90后”盜取P2P網貸賬戶信息,操縱兩個賬戶通過秒借秒還,非法獲利16萬元,此案屬四川首例 近年來,P2P網絡借貸平臺逐漸興起,很多市民把小錢投入網絡貸款平臺,通過專門的網絡貸款公司尋求商機。2月17日,在成都生活的南京人畢杰到玉林派出所報案,稱其名下多個網貸平臺賬戶無法登錄,懷疑賬戶被盜。 經警方調查,湖北籍“90后”張歷、陳楊通過木馬程序,破獲畢杰P2P網貸平臺賬戶密碼。他們通過用假身份證盜取賬戶錢財、秒借秒還賺取利息的形式,總共提取現金15.8萬元,其中受害人損失7.35萬元,網站損失8.45萬元。 這種通過木馬程序盜取P2P網絡借貸平臺個人信息的新型犯罪手法,在四川尚屬首次出現。目前,兩名犯罪嫌疑人已經被刑事拘留。 落網 得手后吸毒慶祝,意外被拘 畢杰在P2P網絡借貸平臺充當借款人角色,當他發現名下的兩個賬戶(廣州某網絡貸款公司、溫州某P2P貸款公司)無法登錄后,2月17日,畢杰來到玉林派出所報案,懷疑賬戶被盜。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畢杰其中之一貸款公司賬戶上的錢都轉到了同一個賬戶上,由此我們鎖定了‘90后’犯罪嫌疑人張歷、陳楊。”玉林派出所辦案民警冉超介紹,錢得手后,湖北人張歷、陳楊通過吸毒的方式慶賀,準備吸食后分別逃竄,但被當地警方擋獲,以吸食毒品處以治安拘留。其中一人因另外的網絡犯罪,被上海警方帶走,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區分局民警在拘留所將另一人“抓獲”。 目前,兩名犯罪嫌疑人已經被警方刑事拘留,涉嫌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根據刑法,可能面臨3到7年的有期徒刑。 手段 冒名視頻認證,轉款2.6萬元 “據張歷、陳楊供述,通過木馬程序非法獲取畢杰計算機內的P2P網絡借貸平臺相關數據,涉及賬戶名、密碼及個人身份信息。”冉超介紹。 得到受害人身份信息后,兩人偽造了假的身份證和戶口本,除了換上張歷照片外,其他信息均為畢杰真實信息。 針對這兩家P2P網絡借貸平臺的不同要求,張歷、陳楊套取現金的方式也不同。畢杰賬戶之一所在的廣州某網絡貸款公司通過資料認證、視頻認證、網銀支付流水等方式,可以實現網上賬戶轉款。 張歷、陳楊修改畢杰賬戶綁定的銀行賬戶后,通過假身份證上的照片,與網絡貸款公司客服實時視頻認證,提取了畢杰在此賬戶上的現金26000余元。此手法令受害人賬戶被盜,而公司無損失。 操縱賬戶秒借秒還,非法獲利16萬 “另一個P2P網絡借貸平臺賬戶上的錢,不能夠直接轉款到另一賬戶。”為了套取畢杰另外一個賬戶溫州某網絡貸款公司里的錢,張歷、陳楊動起了更多的歪腦筋。“他們先利用畢杰賬戶,在P2P網絡借貸平臺里,向其他賬戶借款13.2萬,加上畢杰賬戶中本來的錢,余額達到17.95萬,還款期限為1年。” 然后,張歷用真實身份在該平臺上注冊新賬戶,并充值5000元,“隨后用畢杰的賬戶找張歷賬戶借錢,再快速還款。這樣畢杰賬戶就會把本金和利息一起劃入張歷賬戶,同時畢杰也因遵守信用而提升借款金額限制。”冉超說。張歷、陳楊就通過利滾利的方式,操縱兩個賬戶,讓被害人賬戶秒借秒還支付利息,在2月21日凌晨到23日3時短短2天內,秒借秒還238次,非法所得16.15萬元,并于2月21日、22日分3次提現,盜取現金13.2萬元。畢杰的賬戶余額卻由4.75萬元變為-11.4萬元。 提醒 密碼要常更換 網絡金融日漸盛行。民警提醒,在賺錢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賬戶密碼,最好定期3個月進行一次密碼更換。對于自己的銀行卡個人信息也要注意保管好。(記者顏雪) |
相關閱讀:
- [ 04-11]90后小伙欲撈偏門賺大錢 伙同朋友販毒被抓
- [ 04-11]最后一批“90后”即將初中畢業 網友嘆時光飛逝
- [ 04-10]“80后”“90后”房子弱不禁風?
- [ 04-10]90后妹子尋找心動男生 引萬名網友大討論女追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