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4月12日電(盛捷 通訊員陶然)12日,從南京工業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工業大學校長黃維領導的先進材料創新團隊所研制的磷光金屬配合物可開發出一種全新的信息加解密技術,以“光”作為信息載體,使得信息傳輸更為安全。 據了解,該磷光金屬配合物光電功能材料與傳統的純有機分子發光材料相比,具有豐富的激發態性質、較高的磷光發射效率、較長的發光壽命等諸多性能優勢。 該磷光金屬配合物可開發出一種全新的信息加解密技術則是以光學信號作為信息載體,利用磷光金屬配合物的長壽命發光優勢,結合短壽命的背景熒光,在復合光學信號的過程中,以一個發光“時間差”,實現信息加解密。這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信息記錄器件,如電腦,以電或者磁為載體,通過計算機數字語言進行加解密。 對此,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教授趙強演示,將信息記載在磷光金屬配合物上,在常規狀態下背景熒光染料的發光會直接覆蓋磷光金屬配合物的光信號,從而實現信息加密;當需要對信息解密時,就利用它們的發光時間差異,通過時間分辨光學成像技術,將發光壽命短的背景熒光扣除出來,保留磷光信號,這樣信息就可以讀取出來。 “這就如同鈔票上的水印,但是水印是容易辨識的,所以也容易仿造,而該磷光金屬配合物需結合時間分辨成像技術,進行辨識,因而不易仿造,是高端的安全加解密技術”,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副研究員孫會彬如是形容。 同時,該技術還實現了一種材料同時對多種外界刺激具有發光響應。黃維介紹,磷光金屬配合物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配體依賴的發光性質,并且其發光性質對配體電子結構的變化極其敏感,因此非常適合用于構建對外界電場,壓力或者溫度具有光性質響應的智能發光材料。 “這項技術發現在國際上尚屬首次”,孫會彬說,“國外雖然也有相類似的研究,但是他們都是只對一種或者兩種外部刺激具有響應,像這種同時對三種外界刺激具有響應的材料還沒有相關的報道。” 據悉,這一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黃維稱,這一技術突破開辟了有機光電子學研究與研究的新方向,像磷光金屬配合物這樣的多刺激智能響應光電功能材料,今后可以被廣泛地應用在智能光電器件和生物傳感等領域。(完) |
相關閱讀:
- [ 06-21]中星10號將接替“中星5B” 保障國家信息傳輸安全
- [ 07-14]榕氣象信息員年內全面覆蓋 確保預警信息傳輸通暢
- [ 04-30]守護深海信息光纜:現代信息傳輸的生命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