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問計治霾減排:建立區(qū)域碳交易市場
2014-04-12 14:53:41??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黃曉夏 |
中新社杭州4月12日電 (記者龐無忌)面對關乎“心肺之患”的霧霾連城和日益頻發(fā)的極端天氣等氣候變化,中國多位院士專家11、12日齊聚浙江省杭州市,問計中國低碳發(fā)展之路。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在“低碳中國·院士專家行”的第一場高峰對話上表示,低碳發(fā)展不能只靠行政推動,而需要建立碳交易市場,使減排得到市場價值的驅動。他建議在未來的幾年間,在現有試點的基礎上,建立區(qū)域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 碳交易市場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由政府向碳排放企業(yè)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額。排放超過配額的企業(yè)需要借助碳交易市場二次購買配額,甚至面臨處罰;但若企業(yè)實現減排,預定的配額出現富余,則可以選擇將其出售繼而獲利。 何建坤解釋說,由第三方進行核準可以保證是否超過配額等數據的真實性。而且在建立起碳排放交易市場機制的同時也能建立碳排放統(tǒng)計、核查和申報的體系。此外,這一舉措也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鼓勵企業(yè)和金融機構進行針對低碳的投資。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杜祥琬也在同日的“院士大講堂”上表示,雖然目前造成霧霾的污染問題與造成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排放并不相同,但這兩個問題同根同源。 煤炭和石油的燃燒一方面帶來溫室氣體的排放,另一方面,也貢獻出占總量三分之二的顆粒物(包括PM2.5等污染物)。中國高碳特征的發(fā)展方式帶來大范圍的重度污染。 杜祥琬透露稱,以備受霧霾困擾的京津冀地區(qū)為例,當地單位國土面積消耗的煤炭量高達全球平均值的30倍之多,低碳發(fā)展勢在必行。“應把2030年前盡早達到化石能源消耗的峰值和排放峰值作為一個國家目標”。 為實現這一目標,何建坤表示,“十三五”(2016-2020年)期間要在目前的幾個碳排放交易試點的基礎上,推廣形成區(qū)域性的碳交易市場。在他的建議中,長三角地區(qū)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中國官方部署,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7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也有消息稱京津冀地區(qū)正在探索研究在區(qū)域內進行碳排放交易合作,以減少區(qū)域內的碳排放,同時治理污染。 不過,建立碳交易市場也有許多前期準備工作。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指出,首先需要摸清企業(yè)的碳排放底數,把基礎工作做清楚,才能對參與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總量進行確認。之后,再將這個總量分配到各個企業(yè)。他透露稱,官方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之一,就包括對于節(jié)能方面做出貢獻的企業(yè)(排放未達初始配額),可以從資金和金融信貸方面獲取一定優(yōu)惠。(完) |
相關閱讀:
- [ 04-09]廈門簽下“治霾軍令狀” 遇霧霾有望提前三天預警
- [ 04-09]大三學生發(fā)明治霾“神器” 工地24小時下毛毛雨
- [ 04-04]霧霾源解析有望破解中國治霾之困 本地污染占八成
- [ 04-04]福建9設區(qū)市簽下“治霾軍令狀” 廈門將建預警系統(tǒng)
- [ 04-01]專家:“煙氣細顆粒物與水蒸氣回收技術”有助治霾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