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 苯超標前自來水是否安全? 自來水公司:3月份之前安全 按照國家規定,對自來水苯指標每年檢測兩次。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進行水質大分析時,于4月10日檢測出苯含量嚴重超標,引起一次供水危機。 那么,上一次對苯的檢測是什么時候?兩次檢測之間,水質是否安全? 對此,蘭州市自來水總公司水質監測中心主任、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蘭州監測站站長田紅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可以說,自來水在3月份之前是安全的。按照國家規定頻次,我們去年7月進行過對包括苯在內的各類指標的檢測,按照計劃,今年預定的檢測時間是4月,正是這次水質大分析檢測出了苯含量超標。但其實我們在3月也進行了一次檢測,沒有發現問題。” 田紅介紹,今年3月初,蘭州出現過一次大范圍自來水異味事件,接到市民投訴后,監測站立即對包括苯在內的所有指標都進行了檢測,發現只是氨氮含量較高,不過也在國家標準范圍內,苯等其他指標正常。 據了解,國家對飲用水規定了106項檢測標準,其中42項為常規檢測,每個月抽樣檢測一次;而包括苯在內的非常規指標為64項,像蘭州這樣的以地表水為水源的水廠,每半年做一次檢測。 此外,監測站每天進行檢測的項目也很多,例如對于取水口的檢測有7項;出廠水是9項,包括微生物指標、管網水渾濁度等指標。 “我們有能力對國家規定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也是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頻次檢測的。”田紅說,明年是水廠建廠60周年,自建廠以來,這是第一次發生自來水苯超標事件。 另有一些專家表示,對苯等非常規指標的檢測間隔長達半年,如果恰好在這個時間段內一些指標超標,是難以及時發現的,應根據各地實際,加大對一些指標檢測的頻次,例如對蘭州而言,水廠周圍有許多化工企業,就要加大對有關石油化工成分的檢測。 油污從何而來? 專家組成員:蘭州石化污染物進入輸水溝 13日下午,蘭州市“4·11”局部自來水苯指標超標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事故調查組副組長鄭志強介紹,調查組經采取開挖探坑的方法,在坑內發現大量含油污水,并進行了采樣,確定了導致水體苯超標的具體方位。 這次蘭州自來水苯超標是因為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的自流溝4號線遭到污染,自流溝是該公司第一水廠與第二水廠之間的一條輸水溝,現已使用近60年。 13日,記者沿著自流溝看到,自流溝周圍有蘭州石化的廠區,有的化工管道就從自流溝上方跨過。沿線還有一些村落,有的村民房屋緊挨著自流溝。 蘭州石化公司乙烯廠灌區北側是一片長滿荒草的空地,自流溝穿過這片空地的區域比周圍地勢略高,草也顯得稀少,溝上有些地方是突出來的水泥管,這是自流溝的監測井。蘭州石化石油化工廠大門口北側,隔著公路就是自流溝4號線,一臺挖掘機正在溝上進行挖掘作業,公路邊停著幾輛水廠搶修車,警方在四周拉起了警戒線。 鄭志強說,根據環保專家現場初步分析判斷,周邊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溝內水體苯超標的直接原因,下一步調查組將對從探坑中提取的含油廢水進行化驗,進一步從技術層面核實含油污水與自流溝內苯超標水體的關聯性。同時,對自流溝內的具體泄漏點位進行實地勘查核實。 他同時表示,調查組下一步將對造成局部自來水苯超標事件的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進一步的調查取證。 參與這次事件調查的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究院教授、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成員王金生接受采訪時說,初步判斷,自來水中的苯來源于蘭州石化以往泄漏事故后滲入到地下的污染物,這些含苯污染物隨著地下水,慢慢地向自流溝方向流動,最后進入溝內,造成了水質污染。 污油為何隔了這么長時間才進入自流溝?王金生解釋說,其實,含苯的污油已經抵達了自流溝,只不過過去是被溝壁阻止。自流溝兩側和底部都是水泥,但每隔一段就有一條收縮縫,設計壽命期到了以后,收縮縫老化,油污連同地下水通過收縮縫進入到自流溝。 未來飲水如何保安全? 蘭州市委書記:想辦法開辟第二水源 在新型城市化發展進程中,重化工和一些污染比較嚴重的企業遠離市區成了眾多城市共同的做法。 而蘭州石化地處蘭州市區黃河段上游,緊鄰黃河,而黃河是目前蘭州主城區唯一的水源地。 2007年,環保部組織的石化行業風險排查中,蘭州石化被確定為重大環境風險源單位,對蘭州、銀川、洛陽、鄭州、開封、濟南等多個城市的飲水安全存在著潛在的威脅。 作為我國西部一家大型煉化一體化企業,蘭州石化為蘭州乃至甘肅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環保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地處城區和黃河邊的蘭州石化,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記者了解到,關于蘭州石化搬遷的討論已在甘肅持續多年,甘肅省、蘭州市以及蘭州石化都在積極行動。在搬遷問題明確之前,近年來蘭州石化也在不斷投入巨資進行環保方面的技術改造。 受到污染的4號自流溝現已停用,蘭州已開始修一條從第一水廠到第二水廠的應急管道,以把污染段的苯超標物質隔離掉,但專家表示,這只是臨時的措施,從長期看,需要尋找新的水源地。 蘭州市委書記虞海燕12日在西固區政府召開的一次會議上也表示,蘭州威立雅公司的北線(即自流溝)穿越石化區,供水確實存有一些隱患,從現在開始,就要積極想辦法開辟第二水源。 綜合新華社、央廣報道 |
相關閱讀:
- [ 04-15]媒體談蘭州水事件:政府自我感覺良好外界遍地質疑
- [ 04-15]蘭州停止應急拉運送水 市民或已飲8天苯超標水
- [ 04-14]蘭州威立雅公司:維修時曾經發現過“伸縮縫”老化
- [ 04-14]蘭州水污染調查:具體何時被污染已無法考證
- [ 04-14]蘭州城區今起恢復正常供水 市政府通報危險仍未過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