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大動力牽引全球復蘇
2014-04-16 14:47? 劉麗娜 王宗凱?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人間大小事,有其潮汐;把握漲潮,則萬事無阻;錯過了,一生的航程,就困于淺灘與苦楚。” 400多年前,當莎士比亞在《凱撒大帝》中寫下這段文字,無法預見他的這句話會被后世用作全球經濟合作的箴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今年的一次演講中引用此語,呼吁各國順應大勢,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 日前在華盛頓落幕的世界銀行與IMF春季會議傳遞的信息顯示,全球復蘇之路并不平坦——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被小幅調低。面對這種形勢,必須以合作、開放、改革三大動力來牽引全球復蘇。 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六年來,歐美等發達經濟復蘇逐步穩固,連曾經的“重癥患者”希臘也于日前宣布重返國際資本市場,恢復融資能力。另一方面,在危機“尾部效應”下,一些國家失業與失衡短時間難以修復,社會動蕩未平。而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無不面臨增長的挑戰。以增長徹底擺脫危機,以發展帶動持續繁榮,各方憧憬著一個更好的新世界。而建設這樣一個新世界,要把握其“勢”,才能找準動力。 在拉加德看來,當前時代的大勢是全球權力正在從西方轉向東方,從北方轉向南方——從少數人到大群人,進而到億萬民眾。她說,50年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約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如今占到一半,且其比重還在迅速上升,很可能在下一個十年占到全球GDP的三分之二。 這一預言已得到廣泛認同。全球經濟整體若想更好復蘇,需要緣勢而動,順勢而為,其增長動力來源于合作,來源于開放,更來源于改革。 越來越多國際觀察家注意到,危機時期,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發展中經濟體合作緊密,那么,這種合作不應隨危機漸遠而褪色。有專家指出,技術進步使全球經濟愈加緊密相聯,然而,在產生“聚合力”的同時,又會不斷產生“離心力”。尤其是,當全球危機過后,各個國家“共同語言”減少,各自訴求上升,這會對世界經濟合作產生阻力。而世界經濟在面臨增長的同時,也面臨減緩的可能。二者之間的張力使得各國不得不苦尋對策。 |
相關閱讀:
- [ 04-16]以三大動力牽引全球復蘇
- [ 04-11]澳洲黃金海岸高端房市復蘇 亞洲買家刷新紀錄
- [ 04-08]美報稱就業市場復蘇緩慢仍需維持寬松政策
- [ 03-25]詹姆斯32分鳥人兩雙 熱火防守復蘇橫掃開拓者
- [ 03-25]二手房銷售下滑 美房市復蘇節奏漸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