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社會轉型帶來了信任模式的斷層。有專家指出,傳統社會里,人際交往主要在血緣與地緣的基礎上展開,其特征為熟人信任,人與人之間彼此信任的保障機制主要是熟人關系加之人品和聲望等。而隨著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加之工業化進程和城鎮化腳步加快,人們的交往范圍進一步擴展,更多的是面對陌生人世界,傳統社會信任機制所依賴的關系、聲譽等因素已經無法支撐現代社會的信任保障機制。于是,傳統的信任保障模式逐漸失效,現代的信任保障模式尚未完全建立,交匯期間,勢必令當代社會的信任保障機制呈現出相對薄弱的狀態。 其次,“信任困境”也與多年來市場經濟的發展不無干系。許多不道德、不誠信的行為與市場經濟中的不規范、不發達相伴相生,面對利潤的誘惑,個別商家沒有做到堅守倫理底線,明晰道德邊界,而是為了“逐利”弄虛作假,生產出了有害的奶粉、有害的油條、有毒的校服、有毒的農作物和農副產品……“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熙熙攘攘間,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被消磨了。 此外,還有專家認為,包含社會文化、價值觀及其傳播載體,以及社會制度、社會規范及其執行機構在內的社會運行機制在個別時候的失當也對社會信任機制帶來負面影響。比如,政府是否在全社會營造出了一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與文化;比如,司法機關的運行水準是否能夠對社會信任機制帶來正面的效應;比如,文化工作者生產出的文化產品是否在全社會營造了關愛、互信、友善的氛圍與環境等。 當然,“微時代”的到來,也加劇了人們習慣于用懷疑的心態去看待一切不熟悉的人或者事,比如,經常收到的“中獎”短信、網絡謠言的傳播,讓人們不得不在接到陌生電話時保持警惕,在遇到他人求助時,生怕遭遇“陷阱”……“微時代”給了我們一個迅捷接收與傳播信息的渠道,卻也將我們拉入了一個“陌生人”的社會。 如何重拾信任的信心?如何重建信任的機制?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一方面,必須將著力點放在建立完善的制度上面,讓社會成員把對他人的信任建立在對于社會制度、機制和規范的信任基礎之上,通過建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等制度安排及其運行機制來推進社會信任機制的建設。同時,在社會中建立長效的懲罰機制,明確傳達哪些行為是被允許的,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當然,通過健康向上的文化產品在全社會營造一個重視信任、建構信任的環境也十分重要。 信任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重要的情感體驗。有了對他人的信任,生活才變得溫暖、積極而富有希望,反之,我們會終日生活在恐懼與擔心之中,從而讓自己與社會前進的腳步變得顧慮重重。對于一個人來說如此,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同樣如此。 或許走出“信任困境”無法一蹴而就,但真誠而扎實的努力終究會給我們帶來希望。 版式設計:蔡華偉 |
相關閱讀:
- [ 04-16]《舌尖2》導演:讓觀眾看到人文傳統和社會變遷
- [ 04-16]廣東揭陽打砸事件16人被起訴 村官與黑社會勾結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