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4月17日電(張德儉 盧輝) “看到奉化塌樓我們更擔心了,我們可是住在比他們更危險的樓里啊!其實每次聽說哪里有樓塌了我們都很害怕。”剛接孫女放學回家的林爺爺(化名)說,知道記者是看到網上舉報南京安懷村250號筒子樓這棟危樓來實地探訪后,林爺爺熱心地向記者介紹情況,他指著樓的外立面告訴記者,脫落的墻面經常會砸下來,記者發現幾處約1㎡大小的墻面已經完全脫落,露出暗紅的磚,樓外各種電線如網般交錯,墻上還有幾個拳頭大小的洞。 跟著林爺爺走進樓里,只見100多米長的樓道里黑燈瞎火,僅盡頭有點亮光,那是另一個出口,記者打開手機的手電筒功能才敢走,而前面的爺孫早就輕車熟路,行走速度絲毫不受黑暗的影響。 上樓梯時記者發現很多臺階因磨損,表面的水泥早已脫落,露出鋼筋,有些臺階外還包裹著鐵片,“這是之前臺階裂開了,大的地方小孩的腳都能伸進去,最近才用鐵片補的。”林爺爺說。 記者發現樓道頂上各種管子、電線外露,樓道上則堆積了些雜物,但樓道里幾乎沒有燈,“大家只能各顧各,住戶太多了,沒人管,也沒聽到有消息說來查危樓情況,拆遷倒是從04年就聽到在傳了,但是都是小道消息,一直沒來拆,我們就希望能拆遷。”林爺爺解釋說。樓道里很容易找到墻面脫落的地方,“這些墻面都脫落了,用手摳就能摳下來,”并當場摳下一大片,“這些都是我自己后來粉刷的,稍微好點。”林爺爺指著家門外略新的墻面告訴記者。 “家里經濟條件有限,有錢的早就搬走了,現在住這里的不過十來戶是原來汽輪電機廠(現為南京汽輪電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職工,剩下的都是租客,人家租房子不關心這個,與他切身利益無關。”今年60歲的劉奶奶(化名)告訴記者,她是原來汽輪電機廠的員工,從91年就住在這里,是最久的住戶。 據劉奶奶回憶,這棟樓建于上世紀70年代,原先是教學樓,后來才改成職工宿舍的,每戶只有33㎡左右,一個房一衛一廚,整棟樓有5層,大概有140戶左右,“之前還因為電瓶車充電一樓失火了呢,雖然我們樓層高沒燒到,但也被疏散出去了,鼻子都被煙熏黑了,那個煙應該有毒。”劉奶奶說到這個還心有余悸。但火撲滅后也沒有什么其他措施,大家依舊住樓里。“其實這個危樓的情況我們也向街道反映過很多次,但是都沒有用,可能他們也沒辦法解決吧。”林爺爺有些無奈地告訴記者。 當天下午4點20左右林爺爺撥了南京市鼓樓區住建局危舊房辦公室的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記者離開時,林爺爺記下了區住建局的電話,“這是很重要的電話呢,我們一般人都查不到!”他這樣告訴老伴。 而前幾天才搬到這里的租客小賈(化名)就沒這么多擔心,“從沒考慮過(樓房的安全情況),應該是正常的吧?。”面對記者的提問,她這樣回答。她租的房間看起來剛裝修過,墻面粉刷一新,鋪有地板,房內與樓的外觀完全聯系不起來,也看不到任何裂縫。 今天下午記者撥通了南京市鼓樓區住建局危舊房辦公室的電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安懷村)250號它目前不在我們的危舊房改造計劃里。”他解釋說:“我們是負責一個片區的危舊房改造”,一棟樓應該聯系房產科。改造項目是按計劃進行的,有范圍,現在執行的是前年由市政府批下來的項目計劃,而新的計劃什么時候會制定就不好說。 接著記者撥通了鼓樓區住建局房產科的電話,但是電話接通后是傳真機的聲音。(完) |
相關閱讀:
- [ 04-17]南京高淳雅居樂工地發生塔吊倒塌事故 一名工人死亡
- [ 04-17]南京一環保局門衛房開洗車場 居民叫苦臟亂差
- [ 04-17]南京北站建于1914年 曾拍"情深深雨濛濛"離別場景
- [ 04-17]首屆月子會所投資人及管理人培訓班將于5月中旬在南京舉辦
- [ 04-17]南京百天“大掃除”紀委發問責令 61名干部受處分
- [ 04-16]南京江北融僑觀邸別墅驗收"合格" 雨后多處漏水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