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沈陽4月19日電 (記者司曉帥)被譽為200年前中國國家藏書精華的清皇室典籍“天祿琳瑯”,及清宮廷編纂的大型著錄文獻《石渠寶笈》19日在遼寧省博物館展出,其中乾隆皇帝的許多精華藏書首露真容。 作為新中國建立的首座大型歷史藝術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此前從未舉辦過清宮內府書畫聯展。該館館長馬寶杰說,首次聯展的展品來自中國國家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及遼寧省博物館,可以說50余件清宮秘藏部部是縹緗精品、瑯嬛秘笈。 記者在現場看到,主辦方共設立“天祿琳瑯”、“石渠寶笈”兩大展區。“天祿琳瑯”是清宮內府藏書的專稱,多為宋、元、明善本的精華,《資治通鑒》、《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學易記》等曠世遺珍均在展中現身。 “‘天祿琳瑯’藏書歷經歲月滄桑、兵燹火災,存藏分散。現存的600多部藏書大多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馬寶杰說,除此三家之外,其他零星分散于海內外數十個公私藏家。 值得一提的是,清乾隆九年,乾隆皇帝下詔從宮中藏書中選出善本進呈御覽,列架于昭仁殿收藏,并御題“天祿琳瑯”匾額。不過嘉慶二年,昭仁殿藏書毀于火。遼寧省圖書館特藏部主任劉冰說,此后“天祿琳瑯”雖再次檢選,但人們如今看到的就是這些“天祿繼鑒”書了。 同時展出的《石渠寶笈》則是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宮廷編纂的大型著錄文獻,堪稱中國書畫著錄史上集大成者的曠古巨著。據介紹,在《石渠寶笈》12件書畫手卷中,《宋拓開皇刻蘭亭詩序》《弘歷書命館臣重訂契丹國志諭卷》等近半數作品從未公開展出。 主辦方稱,此次展覽中的許多典籍均為傳世孤本,難得一見。其中包括現今唯一存世的宋版《韻補》,現存三部宋版中最為完整的《續資治通鑒長編》,被列為“古籍普查重要發現”的宋淳熙八年浙江臺州刻本《揚子法言》等。 馬寶杰表示,清代重視文治以及滿漢文化的深入融合,所藏古籍和書畫手卷不但裝潢典雅精致,而且大多名家鈐印累累,并有清皇室的收藏印記。“天祿琳瑯”、《石渠寶笈》作為清代內府善本和書畫專藏,代表了中國古代藏書和書畫收藏的鼎盛階段,是今天研究、繼承中華歷史文化遺產必不可少的參考。(完) |
相關閱讀:
- [ 04-01]江蘇舉辦書畫展“吹”便民辦事之春風
- [ 03-22]“綠葉增春”中國文聯六子書畫聯展榕城開幕
- [ 03-10]蘭州書畫家以甲骨文等十種字體創作“千字文”
- [ 01-29]墜樓男童握手求生存 書畫家揮毫拍賣作品籌善款
- [ 01-11]亞洲最古老藏書樓成立書畫藝術院 展出鎮閣之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