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印作為文明古國應在各領域進行合作
2014-04-21 09:00? 阿什法克·拉赫曼,伊文譯?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藍曉梅 陳瑜輝 |
分享到:
|
孟加拉國《每日星報》4月20日文章,原題:印度和中國:不協調? 你是否曾經好奇,世界兩大文明古國——印度和中國在過去如何分享先進觀念?兩國相互觀察相互學習,并采用適合本國的觀念。但在殖民時代,兩國關系遭遇挫折,原因在于政治和邊界爭端。對西方人而言,中印是不協調的。 約2000年前,中國建造長城;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建造兵馬俑;是中國讓世界明白什么是政府機構,否則世界將是一盤散沙。 印度發明了“0”——少了“0”所有的數學計算將不復存在。計算機也將遙不可及。印度最偉大的貢獻之一便是佛教,這也是印度給中國和世界的一個禮物。而中國則回報以孔子思想。 但在16世紀至17世紀,兩大文明古國聯系幾乎中斷。帶來新觀念、科技和生活方式的西方殖民者不鼓勵兩國任何交流。兩國不再從對方的寶庫中汲取,不再相互裨益,共同發展。它們走上沖突和敵對道路。這全是因為一小片領土爭端以及西藏問題。 誰從這場沖突中獲益?世界正日益全球化,西方從全球化中獲得巨大好處。我們見證了北美自由貿易區,以及歐盟逐漸成長為強大的增長引擎。在安全和防務領域,我們看到北約忙于在全球各個角落夯實西方利益。為何印度和中國不能協作? 讓我們看看,兩國在哪些領域可以合作。人們一下子就想到高素質人才的全球再分配。印度和中國每年生產很多工程師、醫生、科學家。他們在美國和歐洲就業。如果這些科學家能留在本國,西方將很快被擠出市場。 印度和中國珍視本國文化傳統。印度看重個人自由自立,中國則更善于利用外資和本土投資。印度可以向中國學習如何克服投資中的管理不當。數百萬貧困印度人將因此迅速脫貧。 另一個領域是能源。兩國均對石油有大量需求。中國和印度都從非洲國家進口石油。印度和中國應將目光放到共有的能源基地——喜馬拉雅山——利用豐富的水電資源滿足各自所需。 印度和中國必須盡快解決領土爭端,以在科學、技術、資源和貿易等領域進行合作。這不僅會令兩國獲益,也將讓鄰國獲益。(作者阿什法克·拉赫曼,伊文譯) |
相關閱讀:
- [ 04-09]印度工商聯合會秘書長稱挑戰拉近中印關系
- [ 03-20]印媒:印政府封鎖中印戰爭報告是“鴕鳥”行為
- [ 03-19]李克強會見來華出席中印戰略經濟對話的印方主席
- [ 03-19]印度教徒報:中印戰略經濟對話聚焦應對TPP
- [ 03-03]中印海軍今年將聯合演習 印度部分官員感驚訝
- [ 02-17]印度時報:中國提議訂中印邊界行為準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