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國Ⅱ》熱播,在第一集《腳步》中,原生態的“山東煎餅”素樸出鏡。鏡頭里,那古樸的小村莊,憨厚的沂蒙老人,香噴噴的煎餅卷大蔥和極具食欲的紅燒肉,給全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張“山東煎餅”到底在哪里?又是怎樣出爐的?《舌尖Ⅱ》的拍攝花絮又有哪些?4月20日,大眾網記者經過長途跋涉,來到距離臨沂市區80公里外的小村莊——蒙陰縣垛莊鎮椿樹溝村,在這里,找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中的主人公67歲的姚芳英大娘,聽她講述“山東煎餅”的“舌尖”故事。 見習記者 孔紅星 蒙陰縣垛莊鎮椿樹溝,位于大山深處,正是這樣的原生態環境,保持了煎餅的原汁原味。 4月20日上午,大眾網記者驅車趕往椿樹溝,由于沿途正在修路,從孟良崮高速路口下了高速路口,再開一個多小時才可以來到村下。然而,由于山路陡峭,車子無法開到村中,大眾網記者又下車步行走了三四公里路,終于來到椿樹溝村。 “你們也是看電視之后來的吧?”一進村,這里的村民們便樂呵呵地笑著問大眾網記者:“早晨來了好幾撥人了,都是看電視后來參觀的?!?/p> “當時在那家拍攝的,我帶你們去?!睙崆榈拇迕駧е蟊娋W記者穿過山間小道,前往“山東煎餅”的主人公姚芳英家的院落。此時,67歲的姚芳英在門口目送準備離開的游客,并熱情地招呼著大眾網記者?!皼]想到那么多人來參觀,非常歡迎啊?!币Ψ加⒑唵问帐傲艘幌略郝?,給大家倒上水。 攝制組跋涉近10天才選中椿樹溝,“原生態”是入選要素 椿樹溝是蒙陰縣垛莊鎮黃姑庵村的一個自然村,這個蒙山深處的小山村只有16戶54口人。他們生活在蒙山望海樓深處。這里原生態的山水風光,養育了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的村民,壓碾、推磨、烙煎餅等許多原始傳統都有良好的保留。 回憶起“舌尖上的中國”拍攝過程,姚芳英向大眾網記者娓娓道來。 在2013年夏天,有幾個陌生人乘坐著兩輛車來到村里,詢問著村里的情況。村民們后來得知,他們是準備拍攝煎餅的制作過程,其中帶隊的是《舌尖上的中國Ⅱ》——《腳步》導演李勇。當時陪同節目組拍攝的垛莊鎮宣傳辦主任匡秀夫介紹,選椿樹溝為拍攝地點,也不是立即確定的。李勇和同事們用了近10天的時間,在費縣、平邑、臨沭、蒙陰等尋覓了許多地方,最后才確定在椿樹溝拍。山東有很多地方都產煎餅,《舌尖上的中國Ⅱ》——《腳步》導演李勇為什么選擇臨沂蒙陰?匡秀夫說,李勇希望盡量選擇最接近自然的村子,盡量少受外界影響,可以保留煎餅原始手工的做法。 4分鐘鏡頭拍了4天,淘洗、碾磨、烙煎餅全部按傳統工藝來 大眾網記者細細數著,在《舌尖上的中國Ⅱ》——《腳步》中,有關“山東煎餅”的鏡頭只有4分鐘左右,然而這4分鐘的美好呈現,卻足足拍攝了4天。 在姚芳英的小院里,村民們七嘴八舌地告訴大眾網記者當時拍攝的情況:攝制組來到村里后,很快就和村里的人打成一片,2013年7月18日至21日,攝制組共在蒙陰椿樹溝拍攝了4天,68歲的劉宗安和67歲的姚芳英夫婦倆和他們12歲的小孫女劉慧成了“山東煎餅”的“主要演員”。 “拍攝那幾天,俺按照傳統的工藝進行淘洗、碾磨等,他們都跟著一一拍攝,也挺不容易的?!币Ψ加⒒貞洰敃r的情景說,電視看著好看,可是拍起來挺難的。 光壘地鍋、搭鏊子的過程,他們就拍了一上午,扛攝像機的小伙子應該累得不輕。第一次準備好了面糊,因為碰上下雨,沒能拍,第二天就酸了,又重新準備的。用碾軋地瓜干、豆子和玉米的過程,“看著他們不停地拍,相當敬業?!?/p> 《腳步》里的很多場景讓人們津津樂道,那潺潺的溪水,調皮的山羊,烙煎餅的火熱,沂蒙人的笑臉,有的雖然是一閃而過,可攝制組付出的艱辛是大家所不知的??镄惴蚪榻B說,為了縮短拍攝時間,攝制組用了兩部攝像機,分別在不同地方同時拍攝?!皠⒆诎怖先松仙椒叛?,攝像人員跟著爬到山上,抓蝎子、掐韭菜花,一拍就是一上午?!?/p> 為了更好地展現山區的美景,拍攝組要早早起床;燉紅燒肉時防止霧氣影響效果,要用扇子不停的扇;油炸蝎子還要避開油花四濺……每一個鏡頭都需要注意細節?!八麄儚脑绲酵砘旧蠜]有停下,有的時候拍攝時間長了,最多休息十分鐘,繼續開工?!币Ψ加⒄f。 來訪客人多,連老兩口吃的煎餅都被買走了 大眾網記者采訪當天,沒能見到姚芳英的老伴劉宗安和孫女劉慧?!袄习樯仙椒叛蛄耍较挛绾芡聿呕貋恚⒆由蠈W去了?!币Ψ加⒄f。 姚芳英告訴大眾網記者,“當時拍攝的時候,導演給俺們說會在電視上播出。從昨天開始,很多人來俺家,俺才知道電視上已經播出來了,但家里的電視機收不到中央一臺,沒看成節目?!?/p> 《舌尖Ⅱ》的播出一下讓姚芳英一家成了名人,她說,這兩天來訪的客人多,把她家的煎餅買走了大部分,有的游客吃不到她親手烙的煎餅,還感覺很遺憾。 大眾網記者采訪時,碰到了7歲的趙奕翔,他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從郯城縣來到這個村莊,非常好奇地問這問那。“這個就是電視上看到的那個院子。”爸爸告訴趙奕翔,你有什么事情可以問問這位奶奶,她就是電視里的“明星”。 在姚芳英的小院里,很多慕名而來的游客,親切地和姚芳英老人拉呱,享受著這里的原生態環境。游客們還拿起手機,拍下周邊的風景,在古樸的院落,與和藹的姚芳英老人合影留念?!渡嗉馍系闹袊颉返臒岵ィ尨粯錅铣隽嗣?,村子逐漸熱鬧起來?!皝韰⒂^的人,有北京的游客,還有青島的、日照的。我們盼望村子以后發展成旅游景點呢。”村民們笑著說,村民們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參觀。 相關鏈接 關于山東煎餅: 煎餅是沂蒙山區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其主要地域范圍以臨沂為主,南至蘇魯邊界,北到泰安、濰坊南部一帶,西至兗州、曲阜一線,東到大海。亦可以說是山東的代表食物之一。 煎餅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沂蒙人民即開始食用煎餅,相傳孟姜女哭長城,所帶食物即煎餅。清代蒲松齡在其《煎餅賦》中寫到,“煎餅則合米豆為之,齊人以代面食”,“圓如銀月,大如銅缸,薄如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制也”。文中,蒲松齡用它那如掾大筆,把煎餅的形狀、色澤、大小、原料、制作以及味道、功用等描述得淋漓盡致。千百年來,人們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工藝,增添品種,使其成為久盛不衰、享譽海內外的名優食品。 制作煎餅有獨特的工具,主要有鏊子、攤子、推子、油鬧子等。加工煎餅,當地人稱“攤煎餅”。攤煎餅是一項專門的技藝,做法有刮、攤、滾、搟等多種制作方法。加工煎餅首先要制糊,將所用原料加水,用石磨推成糊狀,當地人把這叫“糊子”?,F在,一些廠家為了提高煎餅的產量,使用機器像造紙一樣制作煎餅,這種煎餅雖然也很好吃,但其樣式、形狀、手感、味道均不如手工煎餅。 煎餅卷大蔥是眾人皆知的典型山東吃法,吃的時候,將又圓又薄的一大張煎餅,放上一棵洗凈的大蔥,沾上大醬,然后順勢一卷即可。電影《紅日》中就有華野戰士吃煎餅卷大蔥的經典鏡頭。現在臨沂的煎餅有了新的內涵,成了紅色食品,來臨沂經商、旅游的人們,定要嘗嘗滿口留香回味無盡的臨沂煎餅,并將其作為禮品饋贈親友。 有關椿樹溝的歷史故事: 養育了椿樹溝人的望海樓是蒙山第三大高峰,海拔1001.2米,有99個山頭,130條峪,總面積5萬多畝,群峰嵯峨,重巒疊峰,逶迤連綿。主要景點有:香爐石、仙人椅、飲馬泉、玉皇廟、明光寺、皇姑庵遺址等100多處自然人文景觀。 許多的傳說故事或多或少的都與煎餅有些聯系。如李世民把蒙陰煎餅列為了朝廷貢品傳說。在武德二年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奉命追討竇建德部下劉黑闥時兵敗,被追至望海樓躲在霸王溝里,老百姓就偷著送“煎餅卷大蔥”幫助他和手下充饑躲過了一劫。李世民登基做皇上后,將香脆無比的蒙陰煎餅列為了朝廷貢品。再如永樂皇帝朱棣游東蒙失一妹。據說明成祖聽說東蒙峰望海樓雄偉壯麗,景色迷人,于是就攜妹妹康樂公主來此登山看日出,行宮就安在現在的垛莊鎮皇營村,他們在望海樓的如遇仙境,品嘗著“煎餅卷大蔥”、“煎餅卷豆漠”、“煎餅就咸菜”等特色美食,留戀忘返,數日后方盡興而歸。回京后,康樂公主一直陶醉在望海樓的美麗景色和煎餅的美味之中,早已厭倦宮廷權力爭斗、過夠奢靡生活的她偷偷出宮,來望海樓建了一處皇姑庵出家為尼。盡情沐浴東蒙仙境,一生以煎餅為主食,活到了一百多歲。 以上雖是傳說,但在革命戰爭年代,家家戶戶烙煎餅擁軍支前,支援八路軍、解放軍打勝仗,建立新中國,是沂蒙人民書寫的一部愛黨愛軍、無私奉獻的“紅色煎餅”史實。 |
相關閱讀:
- [ 04-21]泉州美食亮相央視《舌尖2》 廈門商家擬推蘿卜飯
- [ 04-21]《福建日報》今日刊文《福建: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 [ 04-21]三全食品攜手《舌尖上的中國2》演繹美食饕鬄盛宴
- [ 04-21]福建: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 [ 04-21]《舌尖2》首播:拍的是美食,道的是人情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