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方處理占領中環(huán)運動方案細節(jié)曝光
2014-04-22 06:48? 楊偉民 吳薇?來源:環(huán)球時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環(huán)球時報綜合報道】“占領中環(huán)”這顆不定時炸彈無疑是對香港警方能力與意志的重大考驗。香港《亞洲周刊》獨家獲悉警方內部自去年4月起已成立代號為“S”的最高行動指揮部應對“占中”,如果有10萬民眾參與活動,警方不排除最后封鎖整個中環(huán)。 成立最高級別指揮部 據最新出版的《亞洲周刊》披露,去年3月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等人發(fā)表“讓愛與和平占領中環(huán)”信念書,鼓動市民走上街頭以“公民抗命”方式推動香港普選。警方去年4月就成立代號為“S”的指揮部,參與者包括警隊全體高層,組長為香港警務處處長曾偉雄。 指揮部下設幾個行動小組,人手已經部署到第五級梯隊:第一級梯隊是警察機動部隊(簡稱PTU,俗稱藍帽子),專門應付突發(fā)事件;其次是沖鋒隊(簡稱EU),負責處理突發(fā)事件,再加上由各警區(qū)抽調上來的警員組成的第三梯隊,共計近4000人。警隊內部人士透露,第四、第五級的警力經驗和體力欠佳,如果被抽調上來,會影響地區(qū)治安。而上一次成立如此高規(guī)格的指揮部還是2005年在香港召開世貿會議期間,當時警方動用了三個梯隊現場待命防范韓國農民,其中包括PTU1000人、沖鋒隊900人以及地區(qū)抽調警力900人。即使是香港每年的“七一游行”,也僅是香港島指揮官組織開會、部署方案,人手方面只用到港島區(qū)的三個PTU,以每個有170人的警力計算,不過500人。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S指揮部”的部署中,警方特意調動了水警。這是源于之前應對韓國農民的經驗,當時有農民跳海,“警方動用水警的目的除了救援需要外,還包括防止對方從海路攻過來”。 盡量不使用武力 “占中”發(fā)起人戴耀廷日前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采訪時談到“占中”部署:5月6日舉行大型商討會,讓市民選出三個普選方案;6月22日舉行全民投票,讓市民在三個方案中選一個,然后交給特區(qū)政府考慮是否接受。他透露,目前“占中”舉辦很多非暴力訓練,請心理學家進行情緒管理等,希望能達到非暴力目標,但他同時也承認“任何大型群眾運動,其實沒有人可以保證不發(fā)生流血沖突”。 在警方看來,中環(huán)的幾條主要馬路是港島區(qū)的交通樞紐,如果被占領會使整個港島癱瘓。《亞洲周刊》披露稱,指揮部給前線警察的最新行動指引是要求他們對辱罵者要最大程度容忍,雖然警方并不是給示威者辱罵的,但如果他們可以借此宣泄情緒,至少不會使暴力升級。其他還包括在不影響行動的前提下,盡量方便傳媒采訪,盡量不用警棍,“同時預防一些死士把頭撞上來”。目前,警方內部已經研究出一種輕巧的方法可以讓兩個警察抬走一人,而不是先前的四對一。是否有足夠空間容納這些示威者也是一大問題,警方可以選擇的地點包括警署和法院,2005年韓國農民示威時,警方最后拘捕900人,大多都羈押在上述兩個地方。但也有其他應變方法,比如可以設臨時拘留所或者征用政府大樓等,“在警方的考慮中,羈押需要消耗的人力和時間成本太大,同時處理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 警方內部也多次討論是否動用武力,包括如果示威者拿凳子一類的武器,警方就要用棍,而不是噴霧;但當整批示威者手挽手坐在那里時,就不能用警棍。《亞洲周刊》還稱,香港警方并沒有水炮可以驅散示威者,因此是否使用催淚彈成為關注焦點。由于香港人口密集,如果投放催淚彈,釋放的氣體會進入中環(huán)大廈的中央空調,對民眾造成影響,因此警方不會輕易使用。至于之前在應對韓國農民時使用的布袋彈和橡膠子彈都是只有發(fā)生暴動時才使用,且朝大腿等下方放射,打在肌肉組織上。 若占領政府大樓等將立即驅趕 “占領中環(huán)到底會占領什么地方”,也是指揮部必須考慮的問題。在游行示威最集中的港島區(qū),從維多利亞公園出發(fā),沿著軒尼詩道行走,出現的第一個目標是政府總部和緊挨著的立法會大樓;再往前走,可以一路到上環(huán),終點在中聯辦,全長6.1公里,“而這三個地方向來是游行示威的爆點”。其中政府總部門口的場地可供2000人集結,一旦示威者硬闖,警方將會設置鐵馬和水馬。通常一個水馬高兩米,灌滿水后重約幾噸,一般情況下推不動。 內部人士透露,如果示威者入侵以上機構,警方立即采取驅趕和拘捕。根據香港法律,占領以上這些機構將觸犯《公安條例》,包括破壞公眾安全,擾亂社會秩序;如果進一步有其他行動還可能觸犯刑法,例如財物毀壞、傷人;如果自己帶武器工具,則會被控以非法藏有武器。警方評估,如果真有10萬人“占中”,不排除最后封鎖整個中環(huán)。 “和平占中”出現變量 目前香港社會的基本判斷是:“占中”時間越長,市民的反感便會越強。對警察而言,應對“占中”同樣是場形象戰(zhàn),“我們知道很多記者的鏡頭在看著占中。全世界包括美國、臺灣都想我們做得不好”。 而反對派鼓動學生參與7月1日的所謂“民間占中”,也讓“和平占中”出現變量。《亞洲周刊》評論稱,臺灣學運的激進化方向,可能會刺激香港更趨激進化。從臺灣的經驗來看,激進派很容易就綁架整個運動,也會立刻引來其他群眾的反制,形成社會嚴重內耗,加深社會裂痕,“香港的占中行動,是否可以占領香港大部分的人心,讓香港的普選迅速實現,還是事與愿違,與民主的理想漸行漸遠?這是今年夏天的懸念,也是香港人未來的抉擇”。【環(huán)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楊偉民 環(huán)球時報記者 吳薇】 |
相關閱讀:
- [ 04-21]孩子香港街頭小便 大陸夫妻與港人激烈沖突
- [ 04-21]香港一男子看《美國隊長2》睡至清晨被困影廳
- [ 04-21]香港女住客遇火災被困屋內 六旬翁往返10多次救助
- [ 04-19]香港舉辦“國際家庭拋蛋大賽”歡度復活節(ji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