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1日電 (記者 高凱)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中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21日公布:2013年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和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較2012年均有所上升,在紙質閱讀時長略減的情況下,以手機閱讀為代表的數字閱讀持續增溫。 報告顯示,2013年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7.8%,較2012年上升了2.9個百分點,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50.1%,較2012年上升了9.8個百分點,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6.7%,較2012年上升了0.4個百分點。 與2012年相比,傳統紙質媒介中,2013年成年國民對圖書、報紙和期刊的接觸時長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新興媒介中,上網時長和手機閱讀的接觸時長呈增長趨勢,電子閱讀器接觸時長略有下降。在傳統紙質媒介中,成年國民人均每天讀報時間最長,為15.50分鐘,但比2012年的18.91分鐘減少了3.41分鐘;人均每天讀書時長為13.43分鐘,比2012年的15.38分鐘減少了1.95分鐘;人均每天閱讀期刊時長為10.05分鐘,比2012年的13.19分鐘減少了3.14分鐘。 2013年,成年國民上網率為59.2%,比2012年的55.6%增加了3.6個百分點。具體來看,有超過半數(54.2%)的國民通過電腦上網,有42.7%的國民通過手機上網。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比例增幅明顯,與2012年的29.2%相比,增長了13.5個百分點。 據統計,超九成有數字化閱讀行為國民是49周歲以下群體,中青年群體是數字化閱讀的主力。國民人均每天手機閱讀時長為21.70分鐘,比2012年的16.52分鐘增加了5.18分鐘。 中國新聞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認為,“獲取便利”是中國國民選擇數字閱讀的首要原因,其選擇比例超過六成,“方便隨時隨地閱讀”和“方便信息檢索”,也成為國民選擇數字閱讀的重要原因。 魏玉山表示,超九成的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者表示閱讀電子書后就不再購買其紙質版,這一數據連續四年持續上升,反映出數字出版對傳統出版物的沖擊作用不斷加強。 此外,與2012年相比,表示能夠接受付費下載閱讀的人數下降1.4%,為38.7%。徐升國認為,這一變化,除與國民長期以來習慣免費閱讀有關外,還與微信、APP閱讀等方式涌現有關,“訂閱號”和朋友圈社交閱讀具有相當深度性,這與微博的碎片化閱讀不同,滿足了部分人的閱讀需求。“當然,微信閱讀的商業模式還不成熟,這也是全球都面臨的問題。”徐升國說。成年網民上網從事的活動中,信息獲取功能受到越來越多網民的重視,其中,有74.2%的網民將“閱讀新聞”作為主要網上活動之一,有45.0%的網民將“查詢各類信息”作為主要網上活動之一。 到目前為止,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項目已經持續開展了十一次。此次調查從2013年9月開始全面啟動,2013年9月至11月開展樣本城市抽樣工作,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入戶問卷調查執行工作,2014年2—3月開展問卷復核、數據錄入和數據處理工作。據了解,本次調查可推及中國人口12.20億,其中城鎮居民占51.4%,農村居民占48.6%。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調查對成年人群的調研放開了年齡上限70周歲的限制,因此,調查對象為中國全年齡段人口。(完) |
相關閱讀:
- [ 05-30]楊紅櫻:兒童最好還是紙質閱讀 利于培養專注力
- [ 04-24]世界閱讀日邀您一起“吃書” 喚醒紙質閱讀樂趣
- [ 08-20]29%:39% 廈數字閱讀人群與紙質閱讀人群差距正縮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