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將:烏克蘭危機或給中國帶來戰略寬松期
2014-04-23 06:48? ?來源:錢江晚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冷戰后歐洲 最嚴重的政治危機 烏克蘭危機是冷戰后歐洲發生的最為嚴重的政治危機,是西方與俄羅斯擠壓反擠壓、西化反西化的新一輪較量,是外部勢力直接操縱的一場“民主動亂”,是西方大國新干涉主義的又一次拙劣表演。有以下幾個特征: 首先它是西方大國操縱的。獨立廣場的事件不是西方操縱的嗎?麥凱恩、阿什頓到獨立廣場干什么去了?那些講話的煽動性還不夠赤裸裸嗎?大家聽過鈕蘭的錄音講話嗎,她要干什么?武裝分子的槍支彈藥從哪兒來的,他們同時向兩方射擊是誰策劃的?無數事實證明了外部勢力的黑手已經深深地插入。 再一個特征是以親西方民主派為主力的,這一點不存在爭議。當然,還有一些極端勢力,“西區”、自由黨,他們與親西方民主派屬于同一陣營。“西區”有不少武裝起來的納粹后裔,行為十分極端。政權更迭后,自由黨的第一個提案就是要求取消俄語的官方地位。 第三個特征是以反獨裁專制、要民主人權為訴求,他們打出的旗幟、喊出的口號就是這樣的。 第四個特征是以所謂的西方民主方式進行的。游行示威、街頭運動、沖擊機關、破壞設施,這就是他們崇尚的西方民主。西方宣揚這是真正的民主,是合法的,可是這種民主如果用到歐美國家行不行?法國曾經鎮壓過,英國也鎮壓過,都毫不含糊。任何正常的政府都不可能容忍沖擊國家機關,使政府長時間陷入癱瘓。講民主也要講法治,不然就是無政府主義。 還有一個特征,那就是以建立親西方政權為目的。在此問題上,獨立廣場上的鬧事群體公開舉旗,是不加掩飾的,西方國家也是如此鼓動的。 烏克蘭危機雖然發生在中東歐地區,但是,這絕不是一個地區性事件,而是具有全球影響的重大事件。 烏克蘭危機將除中國以外的世界主要大國悉數卷入,而且觸及到國際法基本準則等國際秩序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因此對大國關系的影響非常深刻。 或給中國帶來 又一個“戰略寬松期” 烏克蘭危機讓歐洲重新成為大國對峙的前沿。華約解散、蘇聯解體之后,歐洲地區由美蘇對抗走向了和平共處。近幾年,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施,對抗前沿似乎在向亞太轉移。可是,此次危機再次將歐洲變成為俄西對抗的前沿。 可以認為,烏克蘭危機已成為冷戰后東西方關系的分水嶺,俄羅斯和美國互為戰略對手的局面進一步固化,雙方由戰略容忍轉向戰略對抗。盡管他們之間有可能達成某種戰術性妥協,但是戰略僵持可能長時間持續。 歐洲重新成為俄西對峙的前沿,意味著美國將不得不加強其在歐洲的軍事政治存在。 歐洲也在呼喚美國回返,“你得盡你的盟主義務”。美國原來準備把主要軍事力量轉向亞太,他搞“亞太再平衡”首要一條就是拉幫結伙,搞軍事同盟,軍事優先、加強軍事部署。現在看來,不可能不受到歐洲事態發展的牽制。 美國人擔心亞太地區的盟友和準盟友對其失去信心,馬上表態講,其重返亞太戰略絕對不會動搖。但是,包括國外的一些分析家都認為,美國難以兩端兼顧,轉向亞太有可能成為“爛尾工程”。 在此情況下,北約野心勃勃的全球干預戰略也不得不向歐洲收縮,其介入中亞、東亞事務的能力和意志都會有所下降。也就是說,美國對中國進行戰略圍堵的能力有可能下降,中國面臨的霸權壓力有可能減輕。 在受到西方大國抹黑孤立、威逼打壓,國際處境特別是西部安全環境大幅惡化的情況下,俄羅斯必須借助戰略利益、戰略理念廣泛相近同時又蓬勃發展的大國中國來平衡西方的壓力。 另外,這場危機幾乎把世界主要國都卷入了,而中國不是當事方,相對超脫。因此,各方都在看中國怎么做,都希望中國站在他們一邊。這就給中國外交運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搞好了,中國可以提高國際地位、增強國際話語權。因此可以說,如何應對這場危機,對中國的外交智慧是種考驗。 總之,烏克蘭危機很可能給中國帶來又一個10年的“戰略寬松期”。至于能否成為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則要看我們能否準確把握、有效利用。 |
相關閱讀:
- [ 04-17]今夏廈門市平均氣溫偏高雨量少 將會受3~4個臺風影響
- [ 04-11]開國少將王直7日在榕逝世 追憶將生活軍點點滴滴
- [ 03-12]少將:“尖端武器使用中國金屬”令美國疑神疑鬼
- [ 02-12]夫人憶開國少將甘祖昌:冬天給新疆戰士織羊毛衣
- [ 02-12]少將鄒衍憶紅軍四渡赤水:路過茅臺鎮時喝酒提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