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多元化經營:書店試水整夜不打烊 就在社會各界為實體書店前途擔憂的時候,試水24小時營業似乎為此帶來一絲曙光。而將咖啡館、餐廳、創意禮品店等糅雜在一起的文化空間型書店漸漸發展起來,在不少人看來,這是書店挽救自身困局,嘗試多元化經營的有效方式之一。 最早運用24小時營業獲得成功的當屬臺灣誠品書店。誠品書店在臺灣獲得極大成功之后,開始進軍香港和內地。在20多年來的口碑積累之下,誠品已并非只賣書的書店,更大程度上成為一個文化地標。大約三年前,三聯書店總經理樊希安去了一次誠品書店,受到很多啟發,三聯韜奮書店試水24小時書店,部分考慮也是由此得來,比如與位于三聯書店二樓的咖啡館聯合經營。 其實,三聯韜奮并非內地首家“24小時”書店,早在2012年,上海大眾書局福州路店就開啟了“24小時”模式,已營業超過兩年。 而據記者了解,自從去年11月份,北京精典博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也開始籌備“24小時博書屋”,目前書店還在緊張的裝修階段,預計不久即將開業。 在這些實行、或者實行過全天不打烊的書店中,三聯書店有一個民營書店不具備的國企身份支撐,比如不存在書店租金問題。樊希安曾表示:“場地可以無償使用,關鍵在凸顯書店的公益性。” 24小時經營何去何從仍有待時間驗證 盡管各地24小時書店多數都在經營中,但業內對其未來的生存境地仍有頗多爭議。其中最有力的一個證據是著名的誠品書店在進駐香港一個月之后,便取消了通宵營業。因此有業內人士稱,行業運營規律無法抗拒,24小時書店雖有短期熱鬧,但今后還是會面臨很多困難。 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也被認為是24小時書店運營必須面對的挑戰。有讀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臺灣常年氣候溫暖濕潤,上海地處南方,一年之中戶外活動時間也較長,“當北京冬天來臨以后,還會有多少人深夜來此讀書呢?” 交通與生活習慣在部分讀者眼中同樣成為制約24小時書店發展的“瓶頸”。將近午夜,公共交通多數會停運,夜讀者的行程為此受到很大影響;而城市中多數人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下班后很難再有精力逛書店。 何種經營方式最適合實體書店尚未有定論。在樊希安看來,關鍵是要把讀者留住,同時突破傳統經營模式,24小時經營便是其中一種,“不一定所有書店都采取24小時營業。國家出臺利好政策,我們要想方設法‘用活’,采取多種形式經營模式吸引讀者。” 2014年,國家進一步加大對實體書店的扶持力度,在這種情況下,或許應該更多的嘗試一些有利于書店發展的模式。而24小時書店未來的路將何去何從,仍然有待時間驗證。 |
相關閱讀:
- [ 04-15]民營實體書店:“大浪淘沙”后的堅守與反思
- [ 03-31]用利好政策“撐”實體書店“轉身”
- [ 02-20]免稅新政,也難讓實體書店迎來春天
- [ 02-11]"南京頭號舊書店"或要關門 民營實體書店日趨減少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