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聲稱“失望”與“取消和談”的背后
2014-04-24 19:01? 雷東瑞?來源:新華國際 責任編輯:徐家傲 黃曉夏 |
分享到:
|
資料圖 內塔尼亞胡在耶路撒冷會見美國務卿克里 23日,巴勒斯坦兩個主要政治派別法塔赫與哈馬斯達成和解協議,以色列政府卻明確宣布,取消原定的以巴和談;無獨有偶,美國隨即也聲稱,對巴國內和解協議表示“失望”。 眾所周知,巴勒斯坦國的內部團結不僅始終是其內部頑疾,同時也更是巴以和談一直無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每當巴以雙方在談判桌上極有可能達成和解并將簽署協議之時,巴內部各派就橫生枝節、百般阻撓,硬生生地把于國于民的好事給“攪黃”。從1993年的《奧斯陸協議》到2000年新“戴維營會談”,概莫如此。 如今,巴內部的兩大主要派別法塔赫和哈馬斯團結了,巴國內局勢日趨穩定,這在相當程度為巴以和談增添了前所未有的積極因素。但從目前看,美、以卻仍然戴著有色眼鏡,在尚未與哈馬斯溝通接觸之前,便不分青紅皂白、不由分說地把其拒之于千里之外。無疑,美以的這種做法,不僅與此前一再表明的“實現以巴和平的愿望”完全背道而馳,而且更與它們一再作出的承認并力助巴勒斯坦建國的承諾徹底相悖。 在歷經數十年戰爭后的今天,以色列應當看到,哈馬斯并不是一個無法無天、不可理喻的暴力組織,更非“基地”組織,而是從巴勒斯坦本土里發展壯大起來的一種不可忽視的自然、正常的政治力量。2006年,哈馬斯憑借民主選舉,一舉超越巴解組織,贏得立法會的多數席位,這足以證明該組織有堅實的民眾基礎,其力量及其影響力不容小覷。 同時,以色列也應當知曉,欲改變哈馬斯強硬的政治路線,必須在巴以和談的進程中進行,應以柔克剛,切不可再“硬碰硬”。過往事實一再證明,以色列不可能鏟除哈馬斯;同樣,哈馬斯也應明白,要讓以色列在地球上消失,也更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此外,作為主要調停方的美國,更應站在一個歷史的高位,力壓以方以推動巴以和談朝著積極的建設性方向發展。唯有此,美國方能將巴國內和解成果轉化為推動巴以和談的積極因素,逐步打開巴以和談的“死結”。 從去年7月開始的巴以和談下周即將到期,能否達成實質性協議考驗著雙方政治家的智慧。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美以惟有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積極地而不是消極地、多方面而不是單方面地、持久地而不是暫時地支持巴國內民族和解,才是巴以和談最終成功的重要基石。(文\雷東瑞) |
相關閱讀:
- [ 04-24]以色列決定取消原定的以巴和談磋商
- [ 04-18]以色列計劃出口天然氣 影響地區穩定引復雜爭議
- [ 04-15]巴以和談在緊張氣氛中繼續 截止前夕仍無進展
- [ 04-14]外媒:以色列就克里米亞入俄問題采取中立立場引發美不滿
- [ 04-12]美前總統卡特:伊朗生產出核武器美國也不會動武
- [ 04-12]美前總統卡特:伊朗生產出核武器美國也不會動武
- [ 04-11]以色列宣布制裁巴勒斯坦 巴以和談前景再蒙陰影
- [ 04-10]美國洛馬公司增加在以色列業務 新獲C-130訂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