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青島頻道4月25日訊4月25日上午,2014年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在青島市李滄區百果山森林公園開幕。 青島世園會由國家林業局、山東省人民政府、中國貿促會和中國花卉協會共同主辦,青島市人民政府承辦。本屆世園會是首次在中國沿海城市舉辦的具有山地特色的世界性園藝展會。 本屆世園會以“讓生活走進自然”為主題,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發展理念,既強調了園藝源于自然、回饋自然的本底涵義,又延伸了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相親相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意在通過公眾關注園藝、欣賞園藝、塑造園藝的共同努力,更加珍愛自然、親近自然、享受自然。在籌辦過程中,精心演繹“自然回歸本我、科技改變未來、文化引領生活”的時代旋律,在園區選址、規劃設計、工程建設、園藝景觀等各個方面體現“自然創造、科技創新、文化創意”三大理念,凸顯出海洋、山地、生態、科技、開放的優勢和特色。 園區占地總面積241公頃,其中,主題區164公頃,體驗區77公頃。總體規劃創意為“天女散花、天水地池、七彩飄帶、四季永駐”,基本空間結構為“兩軸十二園”。其中,“兩軸”為鮮花大道軸和林蔭大道軸,“十二園”包括主題區的中華園、花藝園、草綱園、童夢園、科學園、綠業園和國際園7個園和體驗區的農藝園、茶香園、花卉園、百花園和山地園5個園。建設有主題館、植物館、夢幻影院、蓮花館、園藝文化中心等場館。國際園內有35個展園,有37個國家、1個國際竹藤組織參展,包括非洲和中南美洲2個聯合展園。中華園內有50個展園,實現了“五洲聚會、中華團圓”。各展園充分展現了精湛的園林技藝和鮮明的地域特色。青島世園會將舉辦牡丹競賽、盆景競賽、組合盆栽競賽、插花花藝競賽等10項國際競賽,充分展示世界園藝特色,促進綠色產業發展和國際交流合作。 在規劃選址、工程建設及景觀營造上,充分考慮青島城市特色及整體發展規劃,尊重生態自然,結合園區山地地形與植被特色,“少破除、多保留,低干預、高順應”,依托原有山地、水庫、植被等地形地貌合理配置景觀,充分體現園區的“自然、野趣”;在園藝綠化上,始終堅持自然創造,最大限度地保護并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科學合理配置植物,避免對周邊山體及綠化植被進行破壞,保留百果山原有的植物100余種,使園區與自然相融而成、渾然一體。 “海、陸、空”植物薈萃是本屆世園會的園藝特色。“海”,是指在世園會歷史上第一次設立海洋植物展區,“蛟龍”號和“大洋一號”的遠洋科考成果將在園區展示。“陸”,就是在展示常見植物花卉的同時,集中展示各種新、特、異的植物品種,展現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和大自然的創造力。“空”,是指各種“太空作物”,特別是有明顯外觀變化的新品種、新品系、新種質。據統計,本屆世園會區域原有植物大類168種,后期配置植物1700余種,其中一般性常見植物805種,特色植物約計900余種。通過植物配置,豐富、補充和完善了園區的植物群落系統,實現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多樣化,促進了“碳匯平衡”,改善了“小氣候”,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科技特色也是本屆世園會的一大亮點,青島世園會積極引進使用節約環保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將集中展示綠色技術。如主題館使用的光導照明系統,利用日光替代室內常規照明,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園藝文化中心采用的地源熱泵技術,從源頭上減少石化煤炭能源的利用等;園區最高建筑觀景臺采用地熱源泵系統、雨水收集系統等,為建筑物提供全系統可循環的配套能源技術,是國內目前最先進的零能耗建筑;道路結構施工時采用溫拌瀝青,其溫度只有20℃左右(一般攤鋪瀝青溫度高達180℃),有效降低對已栽植樹木的影響。本屆世園會上創新技術被廣泛應用,充分體現了“綠色、低碳、環保、節能”的理念。 此外,本屆世園會還著力打造數字園區,開發使用的手機智慧導游系統以手機作為終端,可以向參觀者提供電子地圖查詢、游覽線路推介、電子講解、精彩景點介紹、植物百科查詢、微博分享和互動游戲等功能。精心安排了3000場各類文化活動,以綜藝、音樂、歌舞、曲藝等節目形式全面展示世界文化和多民族文化元素,既適合“老、中、青”不同年齡層段觀眾的欣賞要求,又滿足“老(外)、中(國)、青(島)”不同地域游客的參觀意愿,讓參觀者在欣賞園林花藝精品的同時,體驗繽紛多彩的文化藝術。 本屆世園會將在4月25日開始至10月25日的184天時間內,用精心準備的園藝佳作和細致周到的熱情服務,向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展現一屆“世界一流、中國時尚、山東特色、青島品牌”的世界園藝盛會。 |
相關閱讀:
- [ 04-18]《2014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紀念郵票將發行
- [ 11-12] “拙政園”將亮相2012荷蘭世界園藝博覽會
- [ 08-08]西安來長沙推介世界園藝博覽會
- [ 08-03]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暨旅游推介會在京舉行
- [ 04-29]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香港園開幕(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