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眼下正是蔬菜大量上市的季節,河北、河南、黑龍江等地連日來傳出蔬菜滯銷的消息,而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多地市民抱怨,市場上菜價不斷上漲,兩元以下的蔬菜難覓蹤影。一方面是“菜貴民憂,另一方面是“菜賤傷農”,怪圈頻現的背后到底有何隱情? 一周前,遭遇蔬菜大滯銷的河南滑縣正源蔬菜合作社負責人王紅本無奈地到鄭州街頭免費送菜:“一畝地成本六七千塊錢,我們打到地里太浪費了。種地種了這么幾年,這種情況也是沒法預料的。” 地頭的菜價格低廉卻少有客商收購,而在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菜店里,老百姓卻說價格太高,連兩塊錢一斤的菜也基本上見不到了:“菜貴啊比原來差不多得高一倍。買菜支出也要高一倍。” 連日來,山東、河北、河南等多地蔬菜滯銷,而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一邊是菜賤傷農,一邊是菜貴民憂,產地價和市場價中間價為何相差倍? 在河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永年蔬菜批發市場,負責人張經理認為,今年春季氣溫偏高,蔬菜提前上市是造成收購價格過低的主要原因:“氣溫比往常年春季偏高,尤其南方菜和河北菜對接,上市比較集中,價格是明顯的下滑。” 山東蔬菜經紀人范學武告訴記者,去年前年行情好,蔬菜大棚種植面積一下子多出了一倍還多,蔬菜產量激增自然供需平衡被打破:“規模大,產量高今年,所以菜的價格往下調調。” 另一方面,蔬菜從產地到餐桌流通環節多,每個環節成本利潤環環相加,到了市場價格自然高。山東菜商老高說,他收的蔬菜首先運到壽光,打上標簽后,賣給分銷商,光運輸環節,成本每斤加價至少一毛:“油價太貴,工人工資太貴。這一趟得75塊的油費,走到壽光收四毛多,加上人工費什么的走到壽光就合到五毛,菜價一層一層往上上漲。” 而分銷商從壽光將蔬菜運回各個城市,每斤價格也將再次上漲三毛錢甚至更多,而蔬菜到達各個城市批發市場后,再次經過人工卸車、分銷,有的這種分銷甚至要過三四次,層層加價也就造成了四毛錢收購的新鮮西葫蘆在超市賣到了兩塊錢以上。 山東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汪霏霏說,菜賤傷農、菜貴民憂這種怪圈出現的原因,正是調控這只“有形手”與市場“無形手”出現錯位的癥結:“長期以來,農業生產還是散戶經營模式,這種模式弊端就是缺乏對市場風險與判斷,容易造成扎堆,導致價格暴漲暴跌,而另一方面,農田和市場之間缺乏高效的流通渠道,造成流通環節層層加碼,但每個環節都認為自己不賺錢,叫苦連天,這就說明流通環節過于臃腫,政府應當著力推動生產環節的規模化集約化,同時推動產銷銜接順暢、這樣才能讓農民穩定增收、市民得到實惠。” |
相關閱讀:
- [ 04-27]暴雨暫時緩解水庫缺水情況 菜農擔憂蔬菜收成受影響
- [ 04-25]亨氏蔬菜泥:均衡的膳食習慣應該從小養成
- [ 04-24]巖城多數蔬菜價格有所下降
- [ 04-24]臺灣農民種出高經濟蔬菜“草石蠶”(圖)
- [ 04-24]巖城多數蔬菜價格有所下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