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封歷史 警示未來——吉林省發掘整理日本侵華檔案紀實
2014-04-28 10:34? 劉文波?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黃曉夏 |
分享到:
|
核心閱讀 吉林省檔案館近日公布新發掘整理的一批侵華日軍遺留檔案,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引起海內外關注。人們又一次發現,斑駁的史料里有著抹殺不掉的罪證。面對日本極端右翼勢力顛倒是非,歪曲歷史,甚囂塵上,吉林檔案工作者用自己的努力將塵封的歷史真相呈現世人面前,鐵證如山,不容抵賴。 天理昭彰,埋在地下的檔案大白于天下 檔案是歷史的定格。發掘研究檔案,歷史真相就不會永久塵封,終將大白于天下。 吉林省檔案館館藏檔案主要包括日本關東憲兵隊司令部檔案、偽滿洲中央銀行檔案、唱片檔案及偽滿時期東北各重要建筑物圖紙等內容。 81歲的趙素娟是吉林省檔案館的離休干部,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參與了吉林省檔案館接收、整理檔案的過程,是檔案接收和管理的親歷者。 她回憶了關東憲兵隊司令部這批檔案的由來:1953年11月,解放軍某部駐長春部隊為修理地下電線,尋找鋪設管路,在偽滿日本關東憲兵隊司令部舊址偶然發現埋藏在地下的檔案。長春市公安局組織人員,挖出一大卡車檔案。由于長期埋藏,出土后檔案大部分粘在一起,甚至爛成一團。 1954年,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偽新京憲兵隊警戒系曹長弘田利光供述:“1945年8月中旬奉憲兵隊長平林茂樹之命將新京憲兵隊本部及憲兵隊司令部的公文檔案于本部樓下鍋爐內焚毀,未來得及燒的就埋在后邊地下。”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蘇智良介紹,1945年7月份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后,日本人自我感覺這場戰爭要失敗了,于是日本政府尤其是軍方包括陸軍省、海軍省,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了一場銷毀檔案的國家行動。 “他們自己知道那些東西是不可告人的,必須銷毀。所以日本侵略者許多系統的檔案都消失了,關東憲兵隊司令部殘存的這批檔案彌足珍貴。”蘇智良說。 還原歷史,挖掘好、整理好、利用好檔案 1955年9月,吉林省委決定將日本關東憲兵隊司令部的檔案材料由長春市公安局調到省公安廳,并從全省抽調多名干部實施系統整理。 1982年5月,吉林省公安廳保管的這批檔案,連同編制的檢索工具(組織卡、人名卡)移交給吉林省檔案館。檔案接收進館后,吉林省檔案館對破損嚴重檔案實施了技術修復。 從2012年開始,吉林省檔案館集中組織人力資源對這些檔案實行系統翻譯、解讀,專門成立了南京大屠殺、慰安婦、“731”部隊以及強征勞工等14個課題組。隨著翻譯、解讀工作的推進,日本侵略者的殘暴罪行愈發清晰。 由于每天閱讀的都是日軍燒殺搶掠的殘暴行徑和同胞被虐待虐殺的凄慘場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吉林檔案館研究人員李星,這名1989年出生的姑娘,傷心地哭過很多次。還有比李星年長的同事,因長期研究這些檔案而深感抑郁,很長時間緩不過勁來。 吉林省檔案館副館長穆占一說:“這些日本侵華檔案承載著歷史真相,必須深入挖掘好、整理好、利用好。” 由于檔案曾被日軍焚燒和掩埋,損毀嚴重,吉林省檔案館將進一步加強搶救保護工作,修復破損、字跡模糊、粘連的檔案,進一步改善檔案保存環境,減少或減緩檔案的自然與條件性損失。他們將積極推進檔案數字化建設,分步驟進行檔案數字化,解決反復調閱檔案及檢索核查的繁瑣,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減小檔案原件損傷及避免不安全因素,確保檔案永續利用。還將推進吉林省日本侵華檔案數字平臺建設,逐步開展國內館際合作乃至國際合作,利用幾年時間建立國內最大的綜合性日本侵華檔案數字平臺。 加強研究,將更多真相公之于眾,啟示后人 檔案記錄歷史,歷史啟示后人。 |
相關閱讀:
- [ 04-28]泰國國王顧問同意向國王求助 終止當前政治僵局
- [ 04-28]鐵證還原真實的歷史
- [ 04-28]丹麥女王南京行啟示維護歷史共識
- [ 04-28]巴黎舉行歷史再現活動紀念一戰爆發100周年
- [ 04-25]奧巴馬挺日實為不智
- [ 04-25]沒有歷史的未來是一匹野馬
- [ 04-25]安倍表態稱將謙虛對待歷史 就“拜鬼”進行辯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