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27日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該館館長朱成山2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此前有多位退任國家元首參觀過大屠殺紀念館,但來館參觀的外國現任國家元首丹麥女王是第一位。朱成山說,女王的訪問意義很大。南京大屠殺不是南京一城一地的事,也不只是中國的事,作為二戰史上的三大慘案之一,南京大屠殺是人類的一場浩劫,是人類的不幸,是獸性扼殺了人性,野蠻扼殺了文明,它對整個世界都有警示意義,不僅是對中國人以及丹麥人。 朱成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女王此次來訪的主要原因是南京大屠殺期間,有一位叫辛德貝格的丹麥人在南京保護了2萬多名中國難民,使他們免遭日軍屠殺。他說,在女王參觀過程中,他一直負責做講解。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個細節是,從丹麥趕來的辛德貝格的外甥女瑪麗安,從丹麥奧胡斯市帶來一束黃色的玫瑰花,在紀念館一個植樹的地方,瑪麗安把玫瑰花送給了女王,女王從中抽出一支,插在了泥土里。 這束黃玫瑰名為“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玫瑰”,將它帶來南京的則是被譽為“丹麥辛德勒”的辛德貝格的外甥女瑪麗安-斯滕維格。已經60多歲的瑪麗安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講述了舅舅的故事。從1937年12月初到1938年春,面對日軍的瘋狂屠殺,年僅26歲的辛德貝格選擇了拯救而不是放棄,在南京棲霞鎮難民營堅守了107天。那時,辛德貝格與德國人卡爾-京特博士分別受雇于丹德兩國雇主,來到棲霞鎮江南水泥廠看護進口設備。目睹大屠殺慘狀后,他們從打工者轉變為施救者,并建立了難民營,保護和拯救了2萬中國人的生命。他救治中國人的事跡被記載在了著名的《拉貝日記》中。 辛德貝格還是那場殘酷的大屠殺的忠實記錄者。1938年2月3日,辛德貝格冒著生命危險進城,向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遞交控訴日軍暴行的信。拉貝立刻把這封信通過不同的途徑送到上海,在上海租界的西方新聞出版物上公布出來,向全世界揭露了日軍在南京大屠殺的暴行。辛德貝格還用相機和筆記錄了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暴行,并于后來在日內瓦等國際場合放映了揭露日軍戰爭暴行的紀錄片。 然而,這樣一位南京大屠殺的重要見證人,在2000年之前幾乎不為人所知。丹麥國家大學圖書館資深研究員漢斯-何魯普長期跟蹤研究辛德貝格,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說,“辛德貝格所做的一切絕不亞于拯救猶太人的辛德勒,但在西方世界他的知名度卻遠趕不上辛德勒。納粹的大屠殺發生在身邊,歐洲人有深刻的印象。而中國與歐洲相距遙遠。同樣是二戰中發生的南京大屠殺關心的人較少。當年,辛德貝格離開中國后先回到了家鄉丹麥奧胡斯,他的父親根據兒子的親身經歷,在奧胡斯報紙上撰文告訴世人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但其中一些段落被編輯直接刪掉了,因為‘大屠殺如此血腥,以至于編輯認為不適合在媒體上公開發表’”。 辛德貝格的事跡被湮沒與冷戰的歷史背景也很有關系。瑪麗安回憶,“舅舅很少和我們說他的過去。他在中國的時候,我母親僅12歲。也許是出于保護妹妹的緣故,舅舅回國后也沒有和我母親講過他在中國的經歷。”而辛德貝格移居美國后,對當年幫助中國人的事更是三緘其口。“二戰后國際關系處于冷戰期間,美國在政治上利用日本,扶持日本的右翼勢力。那時,美國國內麥卡錫主義盛行,他因為客居美國,在那種政治環境下,他對過去的經歷諱莫如深”。直到20世紀60年代,瑪麗安到美國讀書后,同舅舅的交往多起來。他終于對瑪麗安說起了那段血與火的歷史,從此,瑪麗安對那場戰爭的認識完全改變了。 200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瑪麗安和母親碧頓與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建立了聯系。從此,她們為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做了大量資料搜集工作。朱成山27日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2001年紀念館方面在丹麥第二大城市奧胡斯辦展覽,其間借助丹麥媒體尋找辛德貝格。當時只知道辛德貝格是丹麥人,但不知他是哪個地方的。后來,我們發現辛德貝格的家鄉就是奧胡斯,并找到了辛德貝格的妹妹還有他的外甥女。因為這件事,奧胡斯市還將當地一種玫瑰稱作和平玫瑰,將其命名為“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玫瑰”。女王此次來南京也是對這段故事的續寫。 從2005年至今,《環球時報》記者數次采訪瑪麗安。她說,當看到日本右翼政客企圖遮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時,就深刻意識到這些尚存的事實是多么重要。大量事實告訴她,日本對侵略戰爭從沒有認真懺悔過。日本一些政客一邊對被侵略國家輕描淡寫地說聲對不起,一邊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并極力掩蓋侵略者的屠城血證。為說明真相,她曾數次向日本政客和學者介紹辛德貝格的事跡,展示當年觸目驚心的黑白照片。 “丹麥與中國的友好關系源遠流長,新中國成立后,丹麥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之一。而辛德貝格的出現,讓這種關系更加牢固”。何魯普研究員說,“辛德貝格留下的照片、日記等史料表明,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毫無疑問。日本一些政客否認這段歷史令人難以置信。他們應該像德國那樣,對過去犯下的反人類罪行進行真心懺悔”。 【環球時報駐瑞典特派記者 劉仲華 李玫憶 環球時報記者 張倍鑫】 |
相關閱讀:
- [ 04-28]鐵證還原真實的歷史
- [ 04-28]丹麥女王南京行啟示維護歷史共識
- [ 04-28]匈牙利舉行“生者游行”紀念二戰大屠殺死難者
- [ 04-28]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說猶太人大屠殺是反人類罪行
- [ 04-27]丹麥女王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側記
- [ 04-27]丹麥女王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幸存者陪同參觀
- [ 04-27]丹麥女王今日訪問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 [ 04-25]亞美尼亞隆重舉行“大屠殺”事件99周年紀念活動
- [ 04-10]高清組圖: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