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老人不認可 官方稱尚在探索絕非主流
2014-04-29 12:34? 董 城?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藍曉梅 李艷 |
分享到:
|
尚在探索絕非主流 據介紹,目前開發經營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產品僅僅是北京市“以房助養”的途徑之一,其基本設想是擁有房屋完全產權的老年人,將其房屋抵押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居住權,并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后,保險公司獲得抵押房屋處置權,處置所得將優先用于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 記者從北京市老齡委了解到,北京目前做好老齡人口工作的整體思路仍然是逐年提高老年人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水平,增強老年人養老能力。同時,通過建立基本養老服務制度、發放養老服務補貼、扶持養老服務單位發展等措施,積極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多層次、全方位推進本市養老服務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中旭老齡科學研究院理事長、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專家李軍認為,“以房助養”模式,只是諸多養老方式的一項政策、一種探索、一個補充,絕不是主流。在“以房養老”具體實踐中,由于受國家政策制度缺失、傳統養老觀念影響、房屋產權年限限制、房價波動較大等因素制約,各金融機構和老年人都持觀望態度。 李紅兵也表示,北京市“以房養老”業務仍處于探討狀態,尚無實質行動。 “以房助養”內涵很寬泛 李紅兵向記者透露,北京市在推進“以房助養”工作中,結合老年人的習慣,區分城市、農村老年人,有了一些初步的設想。 在城市地區,探索老年人通過出租房屋獲取租金養老。其具體設想是,由政府和金融、保險機構聯合推動成立具有公益性質的“養老房屋銀行”。符合條件的老年人與“養老房屋銀行”簽訂房屋托管協議,將自有產權房屋交由后者經營。“養老房屋銀行”支付一定數額資金返給老年人,房屋產權不變更。對于無子女的孤寡老人,在政府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的基礎上,其獲取的房屋收益用于改善其生活質量;對于有子女的老年人,其房屋收益助其養老,身故后,由有資質的第三方對房屋價值進行評估,除已支付給老人之外的剩余部分,由其子女繼承。 對于農村地區,則主要是通過開發經營閑置房產獲取資金養老。對于外出人口較多、留守空巢老人較多的村落,結合新農村建設,由政府支持開展生活服務、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基礎設施的適老性改造。由村委會組織成立養老服務公司,將閑置的民居改造為家庭式養老院,吸引城市老人入住;對留守老人,由養老服務公司提供服務,集體經濟給予適當補助。 李軍最后談到,目前民政部門也在積極研究其他“以房養老”模式的可行性。一是“以房置房養老”,采取限齡購買、共有產權、機構優先回購方式將老人現住房與養老機構住房置換,富余資金用于支付在機構內養老;二是“以房擔保養老”,成立專門基金會處理老人房產并為無擔保的老人進行擔保,保障老人入住養老機構養老。 (本報北京4月28日電 本報記者 董 城) |
相關閱讀:
- [ 04-21]以房養老方案為何行不通 活的不夠長就太浪費了
- [ 04-20]北京“以房養老”試點4個月僅有人咨詢 沒人辦理
- [ 04-11]北京民政局:以房養老不是賣房養老
- [ 04-24]以房養老無人辦理 北京鼓勵以租養老
- [ 04-03]“以房養老”試點仍未落地 各方靜待政策細則出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