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辭職成韓國政壇慣例 鄭烘原被指懦弱逃跑
2014-04-30 07:5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黃曉夏 |
分享到:
|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王剛】韓國總理鄭烘原27日因“歲月”號事件引咎辭職在韓國持續引發爭議。由于總理因重大責任事故辭職在韓國已成慣例,見怪不怪的韓國各界人士完全不領鄭烘原下臺的情。最大在野黨“新政治民主聯合”共同代表安哲秀27日公開表示,作為內閣負責人的總理自己率先發表辭職宣言,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當前政府應該以對國民“負荊請罪”的心態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不少韓國民眾指責總理急于辭職是“逃避責任”,也有人干脆認為這是懦弱和逃跑行為。 在韓國,相對于總統5年固定任期,更多像名譽職務的總理是典型的“高危職業”,常有總理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請辭。1994年10月21日,首爾圣水大橋倒塌,由于人員傷亡巨大和救援不力,時任總理李榮德向總統金泳三遞交了辭呈。除了重大事故和施政不力外,政治斗爭和涉及丑聞也是一大原因。李明博時期的總理鄭運燦,在任上積極推動修改原先的世宗市建設計劃,并于2010年1月公布《世宗市建設規劃修正案》,將原先政府部門大舉遷移到世宗市的計劃取消。此舉遭到在野黨和韓國中部地區國民的強烈反對,不少忠清圈(包括大田廣域市,忠清北道,忠清南道)的政治人物和民眾紛紛用剃光頭和絕食等極端手段抗議。甚至連執政黨內部也發生內訌,當時在執政黨內有重要影響的樸槿惠就公開站出來,要求政府執行世宗市建設原案。由于該事件嚴重影響韓國政府聲望,且該修正案在國會遭到否決,鄭運燦在上任不到1年后就引咎辭職。韓國媒體普遍認為,類似世宗市規劃這樣的重大事件,鄭運燦很有可能是秉承總統的意志在施政,其下臺完全是為總統“背黑鍋”。 依據韓國政治制度,總統離職后有工資收入和安全保衛待遇,但總理辭職后并無此特權。卸任后的總理往往“從哪來回哪去”,繼續從事自己原先的職業。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活躍在政壇,比如前總理李會昌、韓明淑現在仍是國會議員,并對韓國政治有不小的影響力。有重回教育界的,比如前總理鄭運燦目前擔任韓國廣播通信大學運營委員會委員長;也有人擔任國際組織負責人,比如前總理韓升洙下臺后長期擔任全球綠色成長研究所所長。還有的總理下臺后屈就大使,盧武鉉政府時期最后一任總理韓德洙,在李明博當政時長期擔任韓國駐美大使,這在韓國政壇極為罕見。 包括總理在內的高官因為各種原因請辭在韓國出現常態化,官場“恥感文化”是重要誘因。韓國總理沒有實權,總統往往愿意從大學教授或司法機構中選用形象好、清廉的人來擔當此任。因而不少總理對自己的個人聲望要求較高,遇到重大事件往往采取一種“斷然舉措”來體現本人對事件的態度,“寧可不當官也要保住聲譽”。但另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政府高官的任命完全由總統決定,因此政治上經常出現“報恩人事”,曾經給總統出過力的人或總統親信往往可以謀得一官半職甚至是肥缺,這是韓國政治的“潛規則”。由于高官的位置有限,而需要“照顧”的人又很多,因此高官“到點”主動請辭并不稀奇。韓國高官的輪替在政權輪替后最為明顯,有時甚至“殃及池魚”。《環球時報》記者就曾聽到傳聞,李明博上臺后,某部部長新官上任,見手下的局長級干部遲遲不提交辭呈,開會時直截了當表示:“不知道政權輪替了嗎?還等什么?”此后該部門的高級官僚紛紛請辭。 |
相關閱讀:
- [ 05-15]韓國政壇現"全武行" 會議上三人遭百人群毆
- [ 04-01]韓國政壇男性熱衷整形 李明博稱曾想修大眼睛
- [ 04-29]韓國總理辭職背后——“韓國政府有擔當”
- [ 04-28]樸槿惠批準韓總理辭職 擬在沉船事故收尾后受理
- [ 04-28]韓總理辭職不僅因道德潔癖
- [ 04-28]從韓總理辭職看“東亞恥感文化”
- [ 04-28]韓國總理辭職未必是擔當
- [ 04-28]韓總理辭職不僅因為“道德潔癖”
- [ 04-27]韓國總統批準總理辭職 將在沉船事故收尾后受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