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技大臣:中國學生赴英留學人數不設限
2014-05-02 08:19:30? ?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原標題:中國學生赴英留學人數不設限 ——訪英國高等教育與科技國務大臣大衛·維萊茨 本報記者 趙曉霞 日前,在北京參加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的英國高等教育與科技國務大臣大衛·維萊茨(David Willetts) 就中英雙方在教育、科技方面等領域合作的話題,接受了本報采訪,并就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了回應。 “非常歡迎中國學生赴英留學” 據大衛·維萊茨介紹,在2014年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上,中英簽署了一系列新協議,其中包括旨在未來3年加強中英教育合作的框架協議等。 在此背景下,大衛·維萊茨強調:“我們非常歡迎中國學生赴英留學,英國政府對中國學生赴英留學人數不設任何限制。” 同時,大衛·維萊茨還透露:“我們宣布了一個新的目標:希望到2020年,有8萬名英國學生能夠來中國學習或實習。就此,我們希望中英兩國的企業能夠作出更多努力,給學生提供一些機會。”在他看來,這么多的英國學生來中國,除了進行一些傳統理工科專業的學習之外,“還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英國學生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等感興趣”。 在回應頗受公眾關注的雙方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合作時,大衛·維萊茨表示,希望有更多來自中國的中文教師到英國去教書,尤其是到英國的中小學教授中文課程。“此外,希望多開展一些關于中英雙方中小學之間教學方法的合作。比如上海一些學校的數學課教學方法就很有特色,可供英方借鑒和學習。” “中國班”能否喝到“洋墨水”? 隨著中國學生赴英留學人數不斷增長,有一個現象頗受關注,那就是英國大學里的“中國班”——某個專業或者某個班上幾乎都是中國面孔,甚至有學生家長發出“‘中國班’能否喝到‘洋墨水’”這樣的疑問。 大衛·維萊茨就此回應說:“某一個國家來的學生集中到某一所大學、某個專業,這種情況確實有。”他告訴記者,自己也曾和很多英國大學校長就此現象溝通過,“大家已經注意到了,并在盡力解決”。 “我相信,赴英留學的學生都希望體驗當地大學的文化,而不是在英國體驗他們本國大學的文化。因此,一方面我們在努力,使得各國學生的分布更均勻,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們不能干預學生的決定。目前,各學校的解決措施是在住宿、研討會等方面會進行一些安排,以便使各國學生之間以及和英國本土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交流。” 大衛·維萊茨同時強調,英國的大學由一個獨立的監管機構進行監管,該機構設定的標準非常高。任何一個學生如果能夠從英國大學拿到學位證,證書的含金量是可以保證的。 2億英鎊中英科研基金方向確定 “牛頓科研基金將瞄準衛生健康、環境科技、食品和水、城鎮化、能源、教育和創意產業六個領域。”大衛·維萊茨還向本報記者透露了這一信息。 說到牛頓基金,要回到去年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訪華,當時中英雙方宣布將建立“中英研究與創新合作基金”。“這個基金便是牛頓科研基金,為期5年的基金總額達到2億英鎊,由中英雙方各出資一半。” 大衛·維萊茨此次透露的消息表明,聯合基金的方向已經確定。關于該基金下一步如何運作,他表示會用于三方面。“第一是用于科研,具體項目要由同行評審決定;第二是促進中英雙方的人員交流,可以互派人員學習和共同研究;第三是用于科學與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關于中英之間科學合作的未來,大衛·維萊茨表示將會“持續興旺”。“4月23日,諾丁漢大學和中國國家遙感中心已簽署了一項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就地球觀測和地理空間科學進行合作。此外,英國研究理事會、英國技術戰略委員會等機構正與中方合作伙伴聯合設計并開展相關的項目合作。” |
相關閱讀:
- [ 03-14]為培養網絡人才 英國計劃在小學教授網絡安全
- [ 01-23]斯諾登要競選英國大學校長 在該校學生中人氣頗高
- [ 10-11]英國大學展吸引牛津等全英60所知名大學參展(圖)
- [ 09-14]英國名校爭引中國留學生 加緊在華設招生代表
- [ 08-06]在英國如何做大學校長
- [ 07-16]英國大學校長不都只做管理 或因人而異兼顧科研
- [ 04-25]英國大學最新排名 倫敦政經學院首次擊敗牛津
- [ 11-24]英國政府規范學生簽證 450多家學院被禁招海外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