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詳解MH370初步調查報告:搜尋或超一年(圖)
2014-05-02 19:54: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瓊 黃曉夏 |
分享到:
|
備受矚目的是,報告中首次披露,馬方在發現MH370失聯近4個小時后方才啟動搜救。吳仁彪指出,在沒有公布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之前,無法對此作出評價。 吳仁彪注意到,MH370上有10多個國家的乘客,包括當事國馬來西亞也有38位乘客,澳大利亞有7位乘客,這些國家都很關注本國公民的安全,也都關注事故調查結果,希望給每位乘客家屬一個說法。他建議,國內家屬應選擇理性維權。 “現在需要做的是,要讓國內的家屬有長期等待的心理準備,政府協助他們理性維權。”吳仁彪認為,馬航1日晚間宣布將在不影響家屬今后依法索賠的前提下,支付預先賠償金,這對于煎熬多時的家屬也是一種暫時的安慰。 就在2日中午,馬來西亞與澳大利亞共同舉行發布會,宣布搜尋工作已轉入新階段,水下搜尋將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可能需要8到12個月。 吳仁彪指出,水下深海探測主要采用聲吶三維成像技術,搜尋速度會非常慢,“就像草坪上的割草機一樣,一道一道地掃過去,很費時間。”由于受上述技術手段的限制,整個水下搜尋過程“需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也是有可能的。” 此外,針對最近五年中已有兩起客機海上失蹤難以準確定位其最后位置的事件,報告特別向國際民航組織提出建議,今后應在商用飛機上強制要求實時跟蹤飛機位置。 對此,吳仁彪解釋道,實現對飛機實時跟蹤定位在技術上不存在問題,民航一般都要求對飛機進行實時動態監視,目前主要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通過二次雷達對飛機進行監視,但此種方式為路基監視系統,主要適用于在大陸上空飛行的飛機;另一種是基于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如GPS)的星基監視系統(自動相關監視系統,ADS),適用于飛機越海飛行和在偏遠地區飛行時使用。 “技術上沒有問題,關鍵還是運營成本。”吳仁彪表示,飛機在海上失聯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但飛機實時通過衛星通信傳送位置信息給地面可能成本較高。 吳仁彪強調,馬航MH370失聯事件作為民航史上動用國際力量最多、初次搜尋歷時最長、搜救規模最大的一起飛機失聯事件,其復雜性超出想象,“很多假設恐怕要等黑匣子找到后才能得到驗證。”(完) |
相關閱讀:
- [ 05-02]中國“蛟龍”號隨時待命準備出發搜尋MH370
- [ 05-02]交通部:中國艦船將全力以赴參與MH370水下搜索
- [ 05-02]澳方稱MH370航班搜尋轉入水下 或持續8到12個月
- [ 05-02]馬來西亞通部公布MH370失聯調查初步報告
- [ 05-02]馬航:我們必須面對MH370失蹤這一事實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