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沈陽5月3日電 題:沈陽福陵“謁陵儀式”重現清朝皇家祭祀大典 作者王嬴 “康熙皇帝謁陵大典開始”。“贊禮官”一聲令下,“導引官”引“皇帝”去傘蓋,登沈陽福陵隆恩殿月臺,面向西站立。“八旗兵”、“帶刀侍衛”、“大臣”、皇家儀仗等眾人按班就位,在隆恩殿前肅立。 3日上午,沈陽福陵隆恩殿門開啟,“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恭謁祖陵祭祖。撫順星羅棋布滿族藝術團百人演出隊伍匯聚于此,一場清朝皇帝“謁陵儀式”表演真實再現了康熙帝于康熙十年(1671年)九月祭祀祖先的情景。 清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聰三年(1629年),同年葬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于陵內。據史料記載,清朝第三個皇帝順治入關后,一直惦念到盛京祭祖。順治的愿望最終被其子康熙實現。 “皇帝”及陪祀隨行大臣行三跪九叩之禮,“皇帝”取盛酒之爵,高舉過額,奠于奠池內,告見禮畢。 “康熙皇帝已寰宇一統,躬詣福陵展祭,行告成禮。”“贊禮官”話音剛落,“皇帝”取香、點香,三跪九叩。“親王”、“將軍”、“禮部堂官”等依次立獻爵、跪獻帛。 “寢園崔嵬,風云盤互……光華赫赫,永言垂裕,敬承靡澤。”隨“讀祝官”讀畢,“康熙皇帝”行亞獻禮。而后,“讀祝官”及“獻帛官”于帛祝案前一跪三叩,捧祝、帛送至燎爐。 至此,“贊禮官”宣讀“康熙皇帝行告成禮成,即返京師,率王公文武大臣行告辭禮。”皇帝及眾人再度三跪九叩。祭祀禮儀結束,“皇帝”在導引官、太監引導下起駕。 當日沈陽福陵游客眾多。廣西游客白柳瀟說,這么復雜的祭祀儀式,讓她感受到古老而沉重的文化韻味。同時引起她深入學習滿族文化的興趣。 據了解,該“謁陵儀式”是中國唯一一個再現清代皇室祭祖場面的祭祀禮儀表演。清朝祭祀活動是盛京最重大、最繁瑣的禮制活動。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四朝四帝11次來到沈陽福陵、昭陵祭祖。 康熙自幼酷愛儒家文化,強調孝為治國安民之首務。康熙十年的謁陵祭祖,既擔負著順治、康熙兩代帝王的心愿,也是滿族崛起以來反映四代帝王勇于開拓進取、不斷豐富壯大自己的一次文化大典。(完) |
相關閱讀:
- [ 02-15]周志懷:謁陵突顯兩岸一中歷史連結
- [ 03-13]孫中山逝世88周年百人謁陵 臺灣友人種樹初長成
- [ 01-14]馬英九率官員到蔣經國陵寢謁陵 避談火大游行
- [ 01-13]蔣經國逝世25周年 宋楚瑜吳敦義謁陵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