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催歐洲反思“用過即扔”
2014-05-04 08:58? 方祥生?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藍曉梅 黃曉夏 |
分享到:
|
歐洲議會日前以539票支持、51票反對、72票棄權的絕對優勢通過一項提案,要在歐盟范圍執行“限塑令”。該提案主張,到2017年,歐盟的塑料袋消費應在2010年的基礎上減少50%,到2019年減少80%。該提案雖發出了“強烈限塑”的信號,但要得到執行還需獲得今年5月歐洲大選后新產生的歐盟委員會和部長理事會的批準。 據悉,提案要求限制使用的塑料袋,主要是厚度小于0.05毫米的薄型塑料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的保鮮袋。前者主要是超市、商場的購物袋;后者主要用于包裝食品。厚一些、可以多次使用的塑料袋不在限制之列。歐盟的統計顯示,歐盟公民人均年消耗各類塑料袋近500個,約80%是一次性使用。歐盟一年消耗的塑料袋約340萬噸,超過200萬輛小汽車的重量。 歐洲議會的“限塑”提案已準備了數年。提案的支持者指出,這些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平均使用時間只有15分鐘,卻需要數百年才能分解,給環境留下持續負面影響。另外,這些塑料袋的絕大部分成為垃圾,歐盟各成員國每年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來清理這些成為垃圾的塑料袋。他們希望推動歐盟制定有約束性的“限塑”目標,來敦促成員國出臺少用塑料袋的政策,包括鼓勵回收、推廣紙袋和布袋等替代品、運用經濟和市場手段等,如超市不提供免費塑料袋、給自覺“限塑”的企業稅收優惠等。同時,提升公民少用塑料袋、不亂扔塑料袋、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 不過,反對者指出,塑料袋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出在塑料袋回收渠道不暢,致使許多塑料袋成了人人喊打的“街頭垃圾”和“污染源”。德國塑料包裝與薄膜協會的一項研究報告稱,2012年德國消耗了60億個塑料手提袋,人均76個,遠低于歐盟的平均水平。這些塑料袋耗材8.6萬噸,僅為德國當年塑料包裝消費總量的3%,占城市垃圾的0.17%。至少在德國,塑料袋與城市垃圾的關聯度不大。該研究還表明,德國有48%的手提袋使用可再生材料,72%的消費者會多次利用手提袋。只有11%的零售食品和化學產品被消費者裝入新的塑料袋帶走。有業內人士指出,德國的包裝材料回收體系較完善,加上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較強,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塑料袋滯留于環境。如果歐洲各國的垃圾管理條例能得到認真執行,到2020年,歐盟每年可節省72億歐元。而這次通過的“限塑”提案,“限薄不限厚”,很可能誤導消費者不顧需求,一邊倒地使用較厚的塑料袋。 還有人指出,一次性塑料袋只是我們“用過即扔”型社會的縮影。雖然一次性塑料袋的耗材量不大,但這個看似平常的塑料袋,卻涉及每一個人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抓住“塑料袋”,可以促使社會關注這一話題,促使我們舉一反三,反思“用過即扔”的行為方式,通過每一個人的努力,來改變“用過即扔”的社會發展模式。 在發達國家,塑料要占垃圾構成的近三成,而塑料又是循環經濟中較理想的候選材料。歐洲塑料回收行業協會主席埃曼斯認為,未來的趨勢是要向各類生產者提供優質塑料回收材料,而不是向下循環,搞塑料在自然環境中的生物分解。在循環鏈中,塑料可分解成分只要達到2%,就會給再生材料帶來質量問題。墨西哥已有企業將回收的塑料按聚乙烯、聚丙烯等不同成分進行分類,再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生產1英寸厚的塑料板材,用于房屋、籬笆、寵物房等的建造,也可生產郵箱、花盆、托盤等。每月回收塑料160噸,生產的塑料板材供不應求,展示出較好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 其實,許多歐盟成員國早就出臺了種種“限塑”措施。德國、奧地利早在多年前就限制超市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各超市的塑料購物袋必須購買,同時必須擺放紙袋或布袋,供消費者選購。不過,在蔬菜和水果架前,超市仍提供免費的薄膜塑料袋供顧客自取。在果蔬集市上,唱主角的也仍然是免費塑料袋。 (本報維也納5月3日電 本報駐維也納記者 方祥生) |
相關閱讀:
- [ 04-25]“限塑令”實施近六年 僅對大城市大型商場有用
- [ 12-22]闖紅燈、限塑令:盤點2013那些遭遇"執行難"的規定
- [ 09-23]臺灣“限塑令”擴大 面包店等將不供免費塑料袋
- [ 05-31]中國“限塑令”遇“五年之癢”
- [ 05-29]“限塑令”實施五年 福州超市塑料袋用量降7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