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5月5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陳寂)一聲巨響之后,一座在建石拱橋瞬間坍塌,數十名施工人員從十幾米高的橋面墜落,26人埋于坍塌的石塊與木樁之下。5月3日發生在廣東茂名高州市的坍塌事故,截至記者發稿已造成11人死亡,2人重傷。這個由村委會自行建設的“捷徑”工程,立項報建、招投標、工程設計無一合規,又罔顧法規省料趕工,終使一項便民項目釀成大禍。 木頭模板上砌石橋 3日一早,深鎮鎮大田村村民覃澤初來到離村2公里的一個工地上。這里在建的一座石拱橋已經架好了木頭拱架,橋面枕木也全部鋪好,一個高度10余米、橫跨約24米的模板已然成型。這一天,和覃澤初一樣被召集來的90多人,被施工方要求,在木頭模板上從兩頭往中間筑砌石塊,當天要讓石拱橋合龍。 7時許,大伙開工。90多人的施工隊伍中,30多人和覃澤初同村,其余多是附近四五個村莊的村民。一天的活兒,工錢約定150元,有人攪拌水泥,有人運漿上橋,有人抬石頭上橋,有人在橋面砌石。 覃澤初一早上都在搬石頭。到中午,橋面砌石已經完成了近半,他搬著一個石塊交給橋拱頂附近的砌石師傅,蹲著轉了個身,突然就聽到了一聲巨響。 “我剛想回頭看看有什么情況,腳下的木板就整個塌下去了,橋塌了,整個人就掉下去了。”4日晚,覃澤初在高州市人民醫院的病房里向記者回憶事故發生經過時說。從十幾米的高處跌落,所幸覃澤初除了頭部和腰部疼痛,未有更大傷病。記者采訪時他正躺在神經科病房里,由于腦震蕩頭部包扎了一大塊白紗布。 坍塌事故發生的3日13時,良坪村村民李某接到家里人的一個電話,讓他回村救人,此時他在離村15分鐘車程之外。騎摩托一路趕到村口,他看到村口U型路段那座在建的石拱橋已經整體坍塌,十幾米深的橋底堆壓著無數的方形石塊和木樁子,下面還壓著不少人。 李某停下車,和許多馳援的同鄉一起下到橋底,抽出木樁、搬走石塊,把困在下面的老鄉們一個個救出來。“村里能夠回來的人,都被叫回來了。救援的時候,公安也來了,消防也來了,一直到晚上8點,才把最后一個人救出來。”他告訴記者。 據高州市政府通報,事故發生后,當地出動公安消防、武警、巡警、交警、安監、衛生等300多名人員進行緊急救援,坍塌現場共救出被埋人員26人,清理完畢后的現場,沒有發現新的被埋人員。 據高州市人民醫院介紹,醫院收治的13名傷者中,1人處于重癥監護狀態,其余分別在胸外科、骨外科、神經科治療。 曲徑終未變通途 坍塌石拱橋位于深鎮鎮良坪村委會坑口村外的一個U型路段,下臨一條深溝渠。記者4日在現場看到,溝渠中堆壓著坍塌落下的石塊和木樁,拱橋兩端堆放著施工用的沙土和水泥,下面殘留著3米左右高的石塊混凝土橋基,為施工架設的數盞燈還架在木樁上。 當地村民表示,修建石拱橋本是為了回避U型路段的險急彎道,方便聯接深鎮鎮與中間垌村、大田村、柏坑村等村莊之間的交通。記者在現場看到,拱橋正好打通U型公路的兩端,和位于U型折彎處的舊橋形成了強烈對比。 舊橋位于坑口村村口,長10余米,寬約8米,一側的水泥護欄已經有3處明顯裂縫。“這個路段太彎了,從我們村下去的坡又陡,很容易出交通事故。”與坑口村相鄰、海拔更高的中間垌村村支書劉怡新告訴記者。 中間垌村、大田村、柏坑村的一些村民告訴記者,石拱橋如果修通,對于地理位置更高的幾個村子的人都有好處,等于是開通了一條直路,視線更好,更方便,類似于此前發生的因拐彎剎不住車而摔下橋的交通事故,也會因此大大減少。 高州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梁瑞波告訴記者,大田村村委會是石拱橋的項目發包單位,良坪村是項目所在地,而良坪、大田、中間垌和柏坑是項目受益的4個村。 “雖然不知道大田村委會怎么弄到的項目經費,但肯定不是村里的自籌資金,我們這幾個村的村民都湊不了錢修橋。”劉怡新說。他說,村里自從十幾年前每人交了200塊加上政府撥款修了村里的水泥路之外,再沒有新修建什么基礎設施了。 據梁瑞波介紹,在石拱橋施工現場的大田村村委會副主任成茂希,也在事故中喪生。記者4日到達大田村村委會時,村委會已經大門緊鎖,周圍空無一人。 |
相關閱讀:
- [ 05-04]廣東茂名在建橋梁坍塌事故死亡人數上升為11人
- [ 05-04]上海居民樓坍塌
- [ 04-16]“兒子看著父親被埋地下”追蹤 賠償協議已達成
- [ 04-13]福州閩侯大洋鷺洲別墅區內 土坑坍塌一工人掩埋身亡
- [ 04-05]浙江一住宅樓坍塌一死多傷 已是寧波五年內第三次
- [ 04-04]奉化住宅樓坍塌事故導致1死6傷 全市舉一反三排查房屋安全隱患
- [ 04-03]吉林隧道坍塌事故救援給養管打通 被困者有回應
- [ 04-03]吉琿高鐵隧道坍塌:救援人員暫未與被困者取得聯系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