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綁救市”當三思慎行 市場機制應發揮作用 不過,眼下銅陵、南寧、無錫、天津濱海新區等地或放松調控,或采取部分刺激舉措的行為,仍是高度敏感,備受關注,且無一例外地被市場解讀為“救市”信號。 專家認為,政府放松對市場的管制,本身無可厚非,從樓市調控的長效機制來看,也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但是,如果純粹為了“救市”而出臺刺激政策,則大可不必,也有悖于樓市調控的初衷。 楊紅旭認為,部分地方政府依據以前的慣性思維,在微觀領域直接干預房價的定價權,這種做法值得商榷。目前樓市處于形勢高位,正在慢慢下行,明年或是一個探底的過程,經過一、兩年的去庫存,市場供求關系將由目前的供大于求慢慢轉變成供求平衡,這是一個市場再平衡的過程。政府更應該維護市場的穩健運行,而不是看到降價就急于“救市”,甚至干涉開發商的定價行為。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考慮到房地產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既要防止在穩增長中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又要防止房地產較快下滑對經濟的傷害。盡管當前房地產的增速放緩在情理之中,但市場的觀望情緒增加,部分居民買漲不買跌的心態明顯,所以,要在保持定力的同時,密切關注市場的變化,在調控的方式、節奏上做適當的預調和微調,防止房地產風險的積累。結合長效機制的建立,包括房地產稅立法、不動產登記、戶籍制度改革等,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 賈康認為,目前所有的跡象合在一起,不必刻意針對房價去強調調控。應當強調,在市場出現分化后,地方政府應該相機抉擇,讓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權宜之計退出歷史舞臺。再跟上中長期制度建設,應能有效防止超出正常幅度的強烈大反彈。 業內人士指出,樓市已呈分化態勢,各地冷熱不均,不宜放大危機,也不應忽視風險。作為市場主體,開發商無論漲價,還是降價,都屬于自主的商業經營行為,這正是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現。從長遠來看,以長效機制來取代限購、限貸等硬性措施是大勢所趨,一些地方政府選擇“救市”,應當三思慎行。 |
相關閱讀:
- [ 05-07]多地加入樓市救市大軍 業內稱對未來樓市影響有限
- [ 05-07]樓市頻現限購放松 業內預計一線城市調控政策不變
- [ 05-06]全國房價“降聲”一片 樓市拐點已然來臨?
- [ 05-05]“五一”地產商活動扎堆樓市清冷 成交量僅127套
- [ 05-05]五一多地成交慘淡 樓市下行概率增大
- [ 05-05]主要城市樓市五一遇冷 二季度壓力增大或再現降價
- [ 04-30]中國買家紐約樓市排第一 搶學區房與投資兩不誤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