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歐闡述重要外交理念:發展仍是第一要務
2014-05-10 16:59? 劉錚、樊曦?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黃曉夏 |
分享到:
|
用發展的辦法化解舊矛盾、迎接新挑戰 中國的發展之路是一場前無古人的探索和實踐。 三十多年來,中國走過了經濟發展的“急行軍”。發展解決問題,發展到新階段也迎來新問題。可以說,今日中國所遇到的困難之大、矛盾之多、問題之復雜,拷問著這個國家的發展思路。 環顧四宇,世界經濟格局正快速變革,競爭日益激烈,新的國際貿易和投資體系正加速形成,形勢逼人;回望國內,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轉型升級任務繁重,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 不進則退。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要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中國正處于增速換擋期、轉型升級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特殊階段。在這一過程中,要靠新的發展來化解老的問題,要用新的進步來實現新的任務。 中國的難題在于:傳統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新模式尚未成形。一些地方還習慣于用政策刺激上項目,一些企業還是靠廉價資源能源擴張規模,使得經濟內生動力不足,新的核心競爭力亟待形成。 中國的挑戰在于: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一個類似中國人口和經濟規模的國家,成功躍過“中等收入陷阱”,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在這關鍵一躍中,中國要克服其他國家沒有遇到過的困難和挑戰。 面對難題和挑戰,唯有勇往直前。 堅持科學發展,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澎湃動力 “中國要的發展,是什么樣的發展?” 經歷了三十多年高速發展的中國,在轉型之際思考著未來發展之路。這樣的思考,承載了更深刻的含義。 發展不是一成不變,成就只能說明過去。中國要的,是在準確把握國情和發展階段基礎上,走適合自己的科學發展之路。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國不能全盤照搬別國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否則的話不僅會水土不服,而且會帶來災難性后果。” 中國需要的是綠色可持續的發展。嚴重霧霾天氣頻頻出現,“呼吸保衛戰”形勢嚴峻,警醒我們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業結構,走綠色發展之路,用更小的代價獲得更好的發展。 中國需要的是改革和創新驅動的發展。革故鼎新,需要有改革的魄力。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要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持續釋放新的改革紅利,盡快形成中國經濟新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需要的是更加惠及民生的發展。“讓13億多人都過上好日子”就是要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切好蛋糕”;要花更大力氣,在經濟發展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保障公眾的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 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 夢想引領我們前行,未來要靠自己創造。地平線上,一個負重累累卻又蓬勃昂揚的中國,已從歷史的低谷走出,正在以穩健的發展腳步,邁向新的高地。新華網北京5月10日電(記者劉錚、樊曦) |
相關閱讀:
- [ 05-10]習近平:不能用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
- [ 05-10]臺灣勞動黨主席:習近平會宋楚瑜的講話情理兼具
- [ 05-10]習近平在河南尉氏縣考察 看麥情:今年饃能吃上了
- [ 05-10]習近平:讓潛規則在黨內失去土壤
- [ 05-09]六論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講話精神
- [ 05-09]習近平:不能用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 讓潛規則失去土壤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