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5月14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董峻、周琳)國家質檢總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從2013年10月至今,因為檢出未經我國農業部批準的MIR162轉基因成分,已退運了100多萬噸美國進口玉米。 對于轉基因農產品,社會認識不統一。轉基因玉米用途是什么?食用是否安全?美國人吃不吃轉基因食品?為此,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走訪了中國農業部、美國農業部、中國農科院的有關負責人及權威人士。 拒收美國轉基因玉米,是否涉及食用風險? 據了解,MIR162玉米是瑞士先正達公司研發的轉基因玉米,特點是抗鱗翅目昆蟲。這一品種2008年獲得美國FDA核準作為食物和飼料,2010年獲美國農業部批準商業化種植,還相繼獲得臺灣、巴西、加拿大、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批準。但目前為止,我國農業部還未批準。 “根據我國規定,只有經我國農業部安全批準的轉基因產品,在向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申請報檢并辦理相關進口手續之后,方可向中國出口。”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說。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先正達公司已向我國提出轉基因玉米MIR162的材料入境申請,在我國境內開展的環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檢測。此后,該公司多次提交進口用作加工原料安全證書申請,目前正在審批過程中。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品種在美國已經過批準允許商業種植,而美國并不實行轉基因農產品標識制度,因此這種未獲中國批準的轉基因玉米可能是混入允許出口中國的玉米品種中。 美國農業部部長辦公室生物技術協調員邁克爾·沙克曼日前在北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種植的玉米90%以上是轉基因品種。2012至2013年度,美國玉米產量中90%以上都本土消費。“主要出口國是墨西哥、日本、中國、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大多用于飼料,2013出口到中國玉米400萬噸。” “對于轉基因食品話分兩句說:第一,凡是經過批準的都是安全的;第二,轉基因食品存在潛在風險,所以要通過嚴格的科學評價和測試。”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彭于發不久前對記者說。 轉基因玉米用作飼料安全嗎? 羅云波告訴記者,目前轉基因玉米基本上全部用于飼料加工,市面上基本上買不到鮮食的轉基因玉米。“一是進口有嚴格的用途監管,二是玉米品種的專業性很強,做飼料的玉米拿去榨油或者鮮食,口味和價格都是不合算的。”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介紹,我國目前共批準發放了7種轉基因作物安全證書,如耐儲存番茄、抗蟲棉花、抗病毒番木瓜等。進口方面,轉基因作物都是用作加工原料,其中轉基因大豆數量最多。 “轉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過嚴格的安全評價和審批程序,比以往任何一種食品的安全評價都嚴格。”羅云波說,各相關國際組織、發達國家和我國開展了大量科學研究,一致認為已經上市的轉基因食品不存在食用安全問題。 “美國商業化最成功的是轉基因大豆,已有近20年歷史,很多美國人用轉基因大豆制成的豆油進行烘焙、煎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安全問題。”邁克爾·沙克曼說,美國出口的轉基因農產品和本土食用的轉基因農產品是一樣的。 不久前,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轉基因作物大規模種植在世界上已有18年歷史,迄今還沒有發生一起被科學所證明有安全問題的案例。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一再表明,經過安全論證的轉基因產品與傳統農產品一樣安全。 羅云波介紹說,歐洲并非拒絕轉基因食品,相反,它是轉基因農產品進口和食用較多的地區。1998年歐盟批準了轉基因玉米、油菜、大豆、土豆等在歐洲種植和上市。 出于安全考慮,歐盟曾經耗資2.6億英鎊對超過50個轉基因安全項目進行風險評估,2000年、2010年的歐盟委員會報告中得出兩個結論:一是沒有科學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會對環境和食品及飼料安全造成比傳統作物更高的風險;二是由于采用了更精確的技術和受到更嚴格的監管,轉基因作物甚至可能比傳統作物和食品更加安全。 轉基因玉米飼料,會否流入食品市場? 農業部副部長牛盾在今年“兩會”期間公開表示,目前批準種植的只有轉基因抗蟲棉和抗病毒番木瓜。“主糧中,請大家相信現在還沒有商品化生產,肉蛋奶和水產品也沒有。” 業內人士指出,我們常說的小番茄(圣女果)、紫薯并不是轉基因產品。例如,圣女果是最原始的番茄品種,而我們常吃的大個番茄是通過不斷雜交育種產生的;紫薯是特定地理條件和育種技術產生的。 盡管國家規定轉基因玉米不得用于鮮食,轉基因大米不得種植售賣等,但是不能排除有部分轉基因食品存在濫種或流入市場,卻沒有按照規定進行標識。 2012年深圳市疾控中心的一篇論文顯示,該中心在市面上購買了26份大豆和80份大豆制品進行檢測,發現兩個樣品轉基因陽性,且并未進行標識。2014年3月,海南省農業廳曾通報,發現未經批準擅自從事轉基因作物研究試驗的行為。 彭于發介紹,上世紀90年代前,當時的轉基因技術缺乏安全評價和法規管理,導致有些種子外流。“大米的情況就是歷史問題,種子一污染,可能很多年弄不干凈。” “這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監管問題,而非安全性問題。”羅云波說,例如我們進口轉基因大豆大多是大型煉油廠,品種也是高含油量的,用于制作豆制品并不合適。出現陽性的可能性很復雜,有可能是運輸途中低水平混雜所致。“商家故意去拿轉基因大豆做豆腐的可能性非常小。” 專家認為,對有的地方查出有轉基因大米的情況,必須追查到底。但關于轉基因的誤解較多,目前農業部開設了“轉基因權威關注”的網頁,多方面進行科普,消費者可以前去查詢權威信息。 |
相關閱讀:
- [ 05-14]質檢總局抽檢化妝品 “香奈兒”洗甲水檢出致癌物
- [ 05-09]中國退運百萬噸美國轉基因玉米 美曾多次催促審批
- [ 05-05]農業部通知要求科研單位嚴防轉基因試驗材料流失
- [ 05-05]農業部要求嚴防轉基因材料惡意擴散 華中農大報案
- [ 04-29]中國已退運112.4萬噸進口美國轉基因玉米
- [ 04-29]麥當勞承認轉基因飼料喂肉雞 稱不會影響食物質量
- [ 04-24]花生油打非轉基因銷售 專家:宣傳噱頭違反消法
- [ 04-21]花生油標“非轉基因”被指涉嫌不正當競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