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5月14日電(記者 徐海濤)中科大數學院教授陳秀雄和英國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以及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博士后孫崧合作,近期在國際幾何分析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解決了第一陳類為正時的“丘成桐猜想”,最終給出了卡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之丘成桐猜想的完整證明。 為解釋萬有引力的本質,愛因斯坦于1916年創立廣義相對論,并試圖用一個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來度量引力場,即著名的“卡勒—愛因斯坦度量”。后來的物理學家們進一步發展出“弦”理論,認為宇宙是十維時空,但這些復雜的高維空間必須是“卡勒—愛因斯坦度量”。 為探索高維空間,意大利數學家卡拉比1954年提出了“卡拉比猜想”:復雜的高維空間是由多個簡單的多維空間“粘”在一起,也就意味著高維空間可通過一些簡單的幾何模型拼裝得到。1975年,數學家丘成桐等人攻克了陳類為負和零的“卡拉比猜想”,但只有第一陳類為正的問題得以解決,才能證實“卡勒-愛因斯坦度量”。丘成桐提出,可將其轉化為代數幾何的穩定性問題,這個“丘成桐猜想”之后困擾國際學界幾十年。 近日,陳秀雄、唐納森和孫崧的3篇系列論文發表在國際頂級數學期刊《美國數學會雜志》上。在系列論文中,他們結合微分幾何、代數幾何、多復變函數、度量幾何等數學分支的方法,經過多種方法創新,最終解決了第一陳類為正時的“丘成桐猜想”,給出了卡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之丘成桐猜想的完整證明。 《美國數學會雜志》審稿人評價說:“陳—唐納森—孫的證明是突破性的,不僅解決了一個基本性的問題,同時還發展了許多新穎有力的工具,以揭示卡勒幾何、代數幾何和偏微分方程之間的深刻聯系。”據介紹,這項重大國際研究成果的取得有賴于對近20年來各個領域眾多數學家取得的基礎性成果的關鍵運用,也標志著卡勒幾何的研究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國際數學大師德馬依說:“毋庸贅述,這一進展已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強烈反響。” 有趣的是,陳秀雄是卡拉比教授的最后一位博士研究生,而本次成果另一位作者孫崧則畢業于中科大少年班,是陳秀雄的學生。三代師生超過半個世紀的接力合作,最終讓“猜想”得以證實。 |
相關閱讀:
- [ 03-11]科技界委員吁不把正常國際交流經費當成三公砍掉
- [ 01-23]數學家破解婚戀網站配對程序 90天找到靈魂伴侶
- [ 04-15]英國數學家:常人每隔約35天就會見證一次奇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