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 應妮)諾貝爾文學獎新貴艾麗絲·門羅的最新作品《親愛的生活》中文版首發式14日在加拿大駐華大使館舉行。作者在獲獎后曾公開表示希望讀者能從《親愛的生活》開始讀她的小說,并稱這是她最好的作品。 評論家止庵認為,門羅的作品寫的都是日常生活,也都是一些普通人,但是從這些人身上,讀起來可以引起我們的共鳴。“那個人的生活,即使他的生活內容跟我們不太一樣,但是生活本質跟我們是一樣的,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偉大的作品的跨越,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戴錦華表示,最早讀到的門羅作品是《逃離》,“她的作品一直講逃離,但是實際上人們好像沒有逃到哪去,或者人們因為逃走而自己制造了那種永遠夠彌補、永遠不能挽回的東西,這種氛圍,我感覺這是曾經十九世紀文學給予的”。在她看來,從某種意義上說,短篇小說是更純粹的源于生活,因為長篇小說可以借助其他的東西來營造,好的短篇小說只有用語言自身的魅力去創造,毫無疑問門羅確實做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門羅接受第一個電話采訪時曾說:“我希望讀者從《親愛的生活》開始讀我的小說,這是我最好的作品”。無論讀者對門羅的熟悉程度如何,通過《親愛的生活》最終可以理解她是如何成為一名作家的。 《親愛的生活》是2012年出版的,門羅于20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也是她目前最新的一部作品。其中最令人驚艷的部分在于最后四篇被歸入“終曲”單元具有自傳性質的小說。門羅說:“就情感而言具有自傳的性質,盡管有時并不完全是對真實事件的敘述”,這是門羅筆下與她自己的親愛的生活最初,最后,也最親密的文字。在這四篇作品中,門羅第一次寫到了自己的童年,從中我們得以窺視門羅的童年與成長。 女作家七堇年說,中國讀者對長篇的依賴,不是對體量字數的依賴,而是對情節的依賴。而門羅的作品確實有情節,但是她的情節可能是文章的1/3過去了,一半過去了,最后一點,就像看跳水一樣,最精彩的部分幾秒鐘就過去了,一個人的生活就這樣過去了。“門羅的作品一貫都是堅持這種風格,這個很難得,她從來沒有考慮過是否這樣的寫作是否會排斥掉很多讀者,從而采取一種更討巧的或更折中的方式讓大家接受,我覺得她是為寫作而寫作,不是為讀者而寫作。所以讀她的小說一定要耐心再耐心。”(完) |
相關閱讀:
- [ 04-21]一位純粹意義上的作家
- [ 04-16]湖南科技大學保安長相酷似“莫言”走紅
- [ 04-04]外媒: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住院治療
- [ 03-25]莫言的“狂不起來”是一種境界
- [ 03-03]記者追訪莫言險絆倒 莫言囑其"當心"
- [ 02-12]不是所有的不屑都叫清高
- [ 12-26]莫言闡述“如何講中國故事”自稱對AK47故事最敏感
- [ 12-1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走進南京藝術學院 暢談文學藝術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