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習近平學調研:“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
2014-05-15 06:35:13??來源:人民網(wǎng)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編者按:最近,《福建日報》刊發(fā)的《群眾的贊許最甘甜》 一文回憶了習近平在閩工作期間,身體力行踐行群眾路線,倡導推動“四下基層”等事件的經(jīng)過。文中提到,在閩東,他曾披荊斬棘步行兩個多小時,深入壽寧縣下黨鄉(xiāng),現(xiàn)場解決發(fā)展難題,為下黨鄉(xiāng)注入致富源動力。結合時下個別領導干部調研中存在的“不愿”、“不實”、“不深”的問題,學習習近平關于如何做好調研的文章和他身體力行搞調研的實例,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警醒“不愿”調研之風 我們擔負領導工作的干部,在對重大問題進行決策之前,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決心和甘當小學生的精神,邁開步子,走出院子,去車間碼頭,到田間地頭,進行實地調研,同真正明了實情的各方面人士溝通討論,通過“交換、比較、反復”,取得真實可信、扎實有效的調研成果,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決策就像“一朝分娩”。 ——摘自《之江新語》:《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篇 【鏡頭】鐘雷興作為一名老黨員,在1988年習近平調任寧德地委書記時,任寧德地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親身見證了習近平踐行堅持群眾路線的點點滴滴。 “他上任時,沒有就燒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而是首先深入調查研究。” 鐘雷興說。習近平到任時,適逢國家經(jīng)濟大環(huán)境治理整頓,寧德由于歷史原因,還是相對貧窮落后:全地區(qū)9個縣6個貧困縣,全區(qū)GDP20多個億,財政收入1.45億,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492元;交通閉塞,貫穿南北的104國道是唯一的大通道,大港口沒有碼頭。閩東沿海變山區(qū),閩東南發(fā)展戰(zhàn)略上不了飛鸞嶺,可以說是百廢待興。 “但是,習書記沒有急于求成,他很穩(wěn)重,深入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fā),他的戰(zhàn)略目標:閩東撤地建市、通鐵路、三都澳開發(fā)。”鐘雷興形容他是“舵手般把握著寧德的發(fā)展。”為了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習近平著力抓脫貧致富。 鐘雷興說,他抓農(nóng)業(yè)綜合開發(fā),毛草房改造,連家船上岸,推動造福工程,還創(chuàng)辦了賽岐開發(fā)區(qū)等。 【小編點評】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時報》曾經(jīng)刊文提出,調查研究工作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給廣大黨員提了個醒,調查研究一定要撲下身子,真正尋找問題,然后拍板決策。當前個別領導干部即便下基層調研,也只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道聽途說,作風飄浮,下基層調研成了“秀基層”,一陣風來,一溜煙去,看似熱熱鬧鬧,但是卻效果甚微。少數(shù)領導干部只做表面文章,只重形式,不重效果,不解決實際問題,只聽好的,不聽差的,對真實情況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這種失去真實性的調研,勢必造成錯誤的判斷。 |
相關閱讀:
- [ 05-14]習近平會見巴基斯坦參議院主席布哈里
- [ 05-14]國臺辦解讀習近平對臺“四個不會”原則(圖)
- [ 05-14]巴西總統(tǒng)邀習近平親臨觀看世界杯決賽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