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莫迪顛覆甘地王朝 “邦主”華麗轉身當總理
2014-05-17 08:39:05??來源:錢江晚報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人物 莫迪是素食主義者,1950年9月17日生于古吉拉特邦默赫薩納地區一個商販家庭,在6個孩子中排行第三。孩童時期,他幫父親賣過茶,是老師眼里的普通學生,但熱衷于辯論。 按照當地傳統,莫迪18歲就結婚了。然而,婚后不久莫迪便離家出走,投身政治,也讓這段婚姻“名存實亡”,莫迪沒有孩子。莫迪后來在古吉拉特大學獲得政治學政治學位。 印度與巴基斯坦1971年再度爆發戰事后,莫迪正式加入國民志愿團。1975年,時任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宣布緊急狀態,莫迪轉入地下活動。1985年,國民志愿團指派莫迪加入印度人民黨,莫迪于1988年當選印度人民黨在古吉拉特邦分支的組織秘書,從而正式進入印度政治主流階層。莫迪連任四屆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成為任職時間最長的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 專家解讀 該怎樣認識莫迪的這次打敗印度老牌大黨國大黨?莫迪掛帥印度新政府又會對中印關系帶來怎樣的影響?記者采訪了錢報智庫專家、現任新華社國際多媒體采編中心主任的田帆。 “經濟牌”讓莫迪上了位 記者:草根莫迪為何能擊敗甘地家族為代表的國大黨?根本原因是什么? 田帆:莫迪之所以能擊敗甘地家族,原因就是印度經濟不行了。長期執政的國大黨近年來腐敗丑聞迭出,固然影響了選民的支持率,但國大黨的致命傷,在于經濟沒搞好。通貨膨脹高企,失業率上升,貧富差距增大,這自然讓選民們產生換個政府試試的想法。 而身為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的莫迪,恰恰塑造了自己懂經濟、會管理的形象。他連任三屆,古吉拉特邦的經濟增長率一直在全國居于前列,該邦甚至被稱作“中國的廣東”。由此,渴望經濟發展、改善生活的選民自然選擇了莫迪。 當“邦主”和當總理是不同的 記者:一些印度媒體和民眾寄望莫迪能成為印度的戴高樂或是撒切爾,令印度煥然一新,你怎樣評價這些期望? 田帆:莫迪一直奉行自由經濟政策,有些民眾寄望他成為“印度的撒切爾”,推動市場經濟改革,但在莫迪尚未真正展現出執掌全國政權能力的時候,這種期望未免過高。一方面,古吉拉特邦經濟發展的條件一直不錯,有著悠久的商業傳統、雄厚的紡織業基地和良港的天然優勢,該邦的經濟成功固然有莫迪政策對頭的因素,但也不宜過分夸大。另一方面,印度國土廣大,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性很大,莫迪能否在復制古吉拉特邦的經濟發展經驗還有很大的疑問。 曾4次訪華,莫迪對中國不陌生 記者:作風強勢的莫迪上臺,會給中印關系帶來怎樣的影響? 田帆:莫迪對中國不陌生,作為注重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的政經要人,莫迪曾先后4次訪華。但同時,作為一個民族主義政黨的領導人物,莫迪也曾在演講中稱中國為“威脅和敵手”,并在中印邊境議題上發表過一些攻擊性的言論。當然,經驗告訴我們,外國政治人物的講話,尤其是選舉語言,并不一定會轉化為國家政策。由于莫迪政府的施政重點是重振經濟,所以新政府不會輕易損害與經濟地位重要的鄰國的關系。(記者 潘虹) |
相關閱讀:
- [ 05-17]揭秘印度新總理:出身茶水攤 曾被美國抵制10年
- [ 05-16]印度人民黨有望贏得大選 執政黨承認選舉失利
- [ 05-16]印度大選計票初步結果將出爐 莫迪或贏得大選
- [ 05-15]印度大選在叢林里設投票站 選民步行數公里投票
- [ 05-14]世界驚訝莫迪旋風席卷印度 猜中印關系面臨拐點
- [ 05-13]民調顯示莫迪或當選印度新總理 歐美忙修復關系
- [ 05-13]奧巴馬祝賀印度全國大選 承諾與新政府緊密合作
- [ 05-13]印度大選初期結果顯示最大在野黨將擊敗執政黨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