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話向世界傳遞中國和平發展的正能量
2014-05-17 09:39:5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本報北京5月16日電 綜合本報記者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在人民大會堂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人民友好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基礎力量,中國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習主席的講話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一些外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等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并積極承擔更多國際責任。 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中國的發展對世界是重要的機會 埃及中國問題專家、愛資哈爾大學中文系主任阿齊茲表示:“中國歷來熱愛和平,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就很能顯示中國的文明特質、民族特質。中國的發展對埃及、對世界都是重要的機會。作為一名長期研究中國的學者,我相信中國會走出一條和平的崛起之路。” “我非常贊成習近平主席發表的講話。”馬里獨立后率首個政府代表團訪問中國的馬里前計劃、財政和經濟協調部長庫亞特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珍視友誼、崇尚和諧。“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是偉大的朋友,中非之間的友誼永恒。一些西方國家提出‘中國威脅論’并試圖丑化中國形象,這是徒勞的。” 南非約翰內斯堡市議會多數黨領袖辦公室研究員卡拉波·拉馬胡納表示,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即便是中國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時候,也為非洲人民的反殖民主義斗爭帶來了溫暖的援助。如今,日益強大的中國更是沒有停止對非洲以及非洲人民的幫助。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洛馬諾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習近平在講話中駁斥“國強必霸”邏輯,中國文化中沒有稱霸基因,而是一直強調“和而不同”的理念。 中國走的是和平發展道路,將積極承擔更多國際責任 巴基斯坦總統馬姆努恩·侯賽因表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追求和平,注重和諧,推行睦鄰友好的政策,走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注意增進與地區其他國家之間的互信,注重履行和擔負國際責任。中國多年來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這種成功的范例在世界范圍內絕無僅有。中國成功的秘訣之一在于,中國在前進時,與區域內各國都保持良好關系。 埃及法魯士大學中文系主任易卜拉欣說,中國近年來迅速發展,成為眾多國家學習的榜樣。更難得的是,中國在自身實力增強的同時,也在積極幫助其他國家共同發展,謀求互利共贏。在中東地區,中國得到阿拉伯國家的尊重和信任。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進一步提升,中國將在中東等國際舞臺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泰國《亞洲日報》副社長錢豐說,中國從古至今走的都是和平發展道路,古代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東南亞的經貿往來,現在中國企業來東南亞投資,為當地民眾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南非約翰內斯堡市議會多數黨領袖辦公室研究員卡拉波·拉馬胡納說,近年來,中國先后向蘇丹和馬里派遣了維和部隊,目前中國已經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向非洲國家派遣維和部隊人數最多的國家。這充分說明,中國在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同時,愿意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并積極有為地參與熱點問題的解決。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院教授鮑泰利對本報記者說,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對中國外交政策進行了重要闡述,向東亞鄰國和世界傳遞了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意圖。 在華盛頓經營貿易生意的阿富汗商人阿卜杜拉·阿薩德表示,中國是一個團結、強大、愛好和平的國家。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為中國的經濟和民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世界需要多極化,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中華文化崇尚和諧,民間外交推進文明交流互鑒 埃及中國問題專家阿齊茲說:“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在兩國的交流中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點在埃中關系中就有很好的體現。中國和埃及都是文明古國,文化有許多共通之處,這已成為兩國關系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希望今后中國在推介中華文化中能做出更多努力,讓更多對中華文化感興趣的人接觸、了解中華文化,讓‘軟實力’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俄羅斯漢學家、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卡爾涅耶夫表示,中國文化傳統上非常重視和平與和諧理念。中國歷朝歷代將和平、和為貴的理念散播于五湖四海,中國傳統上推崇以和平方式來處理與周邊國家或者部族的糾紛。 “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外孫女尼爾·卡洛韋說,她十分認同習主席講話中對民間外交推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闡述,民間交流對推動國家間交往意義重大,而推動民間外交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不同國家的人民了解彼此的歷史與文化。中美兩國人民曾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并肩作戰,創造歷史,現在應為年輕一代的美好未來攜手合作。 比利時魯汶大學漢語系退休教師裴倫·弗朗索瓦斯對本報記者表示,在過去十幾年的工作和生活的經歷中,她明顯感受到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歐洲人越來越多。在她的學校里,許多歐洲年輕人熱衷學習漢語。 弗朗索瓦斯對記者說:“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特別快,自然有越來越多的歐洲人開始關注中國。作為一名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我衷心希望能夠看到更多介紹中國文化、藝術和歷史的活動在歐洲舉行,讓歐洲人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 (本報記者王云松、張建波、倪濤、楊迅、劉睿、李寧、張曉東、李博雅、吳成良、陳麗丹、劉棟) 《 人民日報 》( 2014年05月17日 03 版) |
相關閱讀:
- [ 05-17]習近平:中國夢也是殘疾人的夢
- [ 05-16]“和”文化理念引領中國和平發展之路
- [ 05-16]習近平:不斷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
- [ 05-16]習近平同土耳其總統居爾通電話
- [ 05-16]習近平:中國人民愿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
- [ 05-16]習近平:中華民族血液中沒有侵略基因
- [ 05-16]習近平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