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新語:陌生的孟加拉國 熟悉的中國印跡
2014-05-17 15:42:45??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中新社達卡5月17日電 題:陌生的孟加拉國 熟悉的中國印跡 中新社記者 王林 史廣林 趙宇寧 孟加拉國,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地處南亞。在許多國人印象中,那兒人多天災多,國窮民不富。總之,是中國的一個陌生的“窮親戚”。 近日,中新社“新世紀絲綢之路華媒萬里行”采訪組踏訪了該國。所抵之處,怎是一個“熱”字了得!氣候炎熱,人民熱情,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經濟發展一派火熱。 靜心觀察,孟加拉國的中國印記俯拾皆是。從中,或可一窺這個國家的深刻變化。從昆明乘機到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只要2個小時,比到北京還近。如果算上兩地時差,好像憑空多賺出兩個小時。一腳邁出機艙,將孟加拉國與世界連接的竟然是來自中國深圳制造的擺渡橋。航站樓里,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廣告牌異常醒目。入住賓館,房間的電視機和冰箱、熱水器和水杯都是中國生產的。 達卡街頭,行駛著自行三輪車、公交車、小汽車。“三輪車的王國”名副其實,三輪車多如過江之鯽,駕車人在密集的人群和車流中自由穿梭,技藝驚人。公交車從來不停靠,需要民眾邊跑邊跨上去。同行的導游“大發財”神秘地說,“很多東西從表面上看不出來。你們肯定不知道,三輪車的發動機都來自中國。” 吉大港工商聯合會副秘書Anwar告訴中新社記者,50%以上的孟加拉國民眾使用中國產的手機。他笑言,“我的衣服、褲子、鞋子、手機,從頭到腳全部MADE IN CHINA。有時,感覺自己就是一名中國人。” 落后,卻不氣餒。低廉的人力成本,獨特的地緣優勢,特別是強勁的需求讓這個擁有1.6億人口的南亞國家成為商人投資興業的一片熱土。這其中,不乏中國公司。中資企業利德成服裝有限公司17年前來此辦廠,目前已有7000余名當地員工。全世界每6個人中,就有一個穿戴他們生產的服飾。“我們解決了就業,使當地民眾享受更好的生活有了可能。我們不斷進步,為孟加拉國服裝加工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利德成董事、集團人力責任部經理,本土人士米萊爾自豪地說。紡織和服裝業已成為這個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目前,該國紡織服裝加工企業達4000多家,連同上下游從業人員達480多萬。2011年孟加拉國超越印度成為僅次于中國的世界第二紡織品出口國,每年出口額高達200億美元,占其出口貿易總額的78%。 雖然有優良的海港,也有中國為孟加拉國無償援建了50多座“友誼橋”,但是,落后的交通還是制約該國發展的瓶頸。去年年初,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倡議,加快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和一體化。這個消息很快在孟加拉國傳開。孟加拉國交通部長卡德爾表示,希望打通一條國際高速公路,從印度東北部直接到中國,實現“孟中印緬”區域的互聯互通,使這個區域成為亞洲高速交通的樞紐。 吉大港工商聯合會主席馬赫布卜·阿透露,該國政府正著手在吉大港附近建設一個名為索納迪亞的深海港,進一步提高貨運量,以此促進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屆時,更多中國的貨物可以通過吉大港運往世界各地。包括孟加拉國的東西也會快捷進入中國。”“在北京,你想吃我們的芒果嗎?也許明天就到!”(完) |
相關閱讀:
- [ 04-10]中國制造高鐵領跑土耳其 搭建中土友誼“新絲路”
- [ 07-16]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觀看中國舞劇《絲路花雨》
- [ 07-16]金正日15日在平壤觀看中國舞劇《絲路花雨》
- [ 05-09]土庫曼斯坦總統:土中天然氣管道是古絲路的復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