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應盡早量化指標
2014-05-17 20:26:3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陳瑜輝 |
分享到:
|
發展新興產業要防止盲目投資 我國工業經濟的質量效益不高,集中表現在工業增加值率偏低,前幾年只有26.5%,2013年降到23%,而發達國家為35%-40%。 李毅中認為,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提質增效的關鍵,而抓手是技術改造。但我國技改投資明顯不足,2013年技改投資只占工業投資的42.5%,除去擴建則只占27.7%。他認為,應當提高到先進省市65%的水平。相比之下,1955年實現工業化的美國,在1947年-1978年間這一指標達到69%。 至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他以近年光伏產業大起大落為例,警告要防止盲目投資。他說,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有三點:首先是要掌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這是產業化的基礎和前提。其次是要培育國內市場擴大內需。再就是政府不應當干預甚至主導項目投資,而要把注意力放到把握市場信息,制定標準、政策和規劃上。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在制造業服務化 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比例偏低。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生產性服務業包括交通運輸業和部分金融業,更多的是二產的延伸擴展。 李毅中認為,制造業服務化不僅是工業調整結構顯著提升增加值的有力措施,而且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途徑。 制造業如何實現服務化?他認為,一是鼓勵引導制造業圍繞產品功能擴展服務業務,搞好售后服務、全壽命周期服務。二是大中型骨干企業、“專精特新”科技型優勢中小企業應憑借自身的技術、人才優勢,向研發、設計服務上游擴展。三是制造業自身要不斷變革、創新制造方式和服務業態,推進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服務化。 要用經濟手段倒逼過剩產能退市 李毅中認為,工業界要為生態文明做出“給力”貢獻,當前尤其要順應治理霧霾、保護環境的倒逼機制,針對問題加大投入,補缺還賬。 落后產能是能耗和污染大戶。他認為,淘汰落后、化解過剩產能要改進淘汰指標,尤其要增加節能環保質量安全指標。但關鍵是采用差別水價電價等經濟手段,倒逼退出市場。 節能環保產業是“朝陽產業”,李毅中強調這個產業的發展要“推進環境第三方治理”,提供社會化專業服務。 |
相關閱讀:
- [ 03-07]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李毅中
- [ 09-10]前工信部長李毅中:美國壓制中國高新企業
- [ 09-10]超2萬家閩企“走出去”投資 李毅中支招境外投資
- [ 09-10]李毅中談中企走出去:融合文化實現本土化
- [ 09-10]超2萬家閩企“走出去”投資 李毅中支招境外投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