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撥百億元專項資金治理大氣污染
2014-05-18 19:59:1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5月18日電(記者倪元錦)中國財政部16日下撥專項資金80億元,支持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其中京津冀是重點。中央財政2014年共計安排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00億元,余下20億元將于下半年擇機下撥。 環保部同日公布的4月份全國空氣質量顯示,京津冀13個城市中有北京、天津等9個位居全國空氣最差10名,剩余1席是京津冀周邊省份的山東省省會濟南。 業內人士指出,研究表明,中國每年因空氣污染造成的疾病成本超過6000億元,盡管暫時難以評估這相當于拉低多少個百分點的GDP,但從“國民健康”到“產業布局”再到“人口紅利”,霧霾正悄無聲息地“侵蝕”中國經濟。 梁天成(化名)的媽媽為他重金購置“價值5位數”的進口室內空氣凈化器。這名12歲的男孩本身就因過敏體質,對十幾種樹木和花朵散發的氣味過敏,霧霾頻發更是令其上呼吸道“雪上加霜”。 萬元以上的產品成為很多消費者的“放心首選”。有分析預計,中國空氣凈化市場年需求量有800億元的市場規模。然而,“霧霾經濟”蓬勃的背后是健康威脅。 “孩子從小就愛生病,大都與呼吸道有關,上學后每學期病四五次,去醫院霧化是家常便飯。”梁天成的媽媽說,在家開空氣凈化器,出門天不藍就戴口罩,上學帶胖大海、羅漢果泡水,緩解喉嚨不適。 2013年底,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已將PM2.5確定為致癌物。倫敦煙霧事件造成直接死亡人口1.2萬,美國上世紀七十年代因空氣污染造成的過早死亡人口約20多萬,“霧霾健康損失研究”顯然比“霧霾經濟”更值得關注。 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指出,基于“AQI新國標”中6項污染物監測數據,2013年,1、2級“優良天數”累計176天,全年占比僅48.2%。 北京市人大代表、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說,2013年底,他和另一位專家在醫學類權威雜志《柳葉刀》上發表文章稱,“結合世界銀行等研究機構做了估算,中國因灰霾、PM2.5污染致過早死亡約35-50萬,平均折壽0.72-1.85年。” 中國躋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創造騰飛奇跡的同時,也付出環境退化的沉重代價。霧霾等污染帶來的隱形經濟損失,正降低世界對其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信心。 |
相關閱讀:
- [ 05-16]財政部下撥80億資金防治京津冀等地大氣污染
- [ 05-16]環保部要求抓緊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
- [ 05-13]中國強化大氣污染防治科研工作頂層設計
- [ 05-12]長沙史上最嚴大氣污染防治計劃 投資77億元“清霾”
- [ 04-27]各地建議抓緊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 加大處罰力度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