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莫迪打造“新印度”障礙重重
2014-05-19 09:29:38??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李艷 |
分享到:
|
據參考消息5月19報道,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5月18日發表題為“印度的新面孔”的文章。 在剛結束的印度議會大選中,以國大黨為首的執政聯盟團結進步聯盟遭慘敗,反對黨印度人民黨不僅贏得了大選,還獲得了多數議席,印度或迎來30年來首個一黨執政的政府。 市場對反對黨的勝利反應熱烈。政論家和經濟學家希望印度人民黨及其領袖納倫德拉·莫迪能利用這一良機,兌現承諾并對印度經濟進行重大改革。莫迪是位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在擔任古吉拉特邦領導人時,他把古吉拉特發展為全印度投資吸引力最高、基礎設施發展水平最好的邦。莫迪已表示要開展重大改革,宣稱要打造更成功、更具世界影響力的“新印度”。 不過,在打造“新印度”的道路上還存在一系列障礙。其中一個便是新總理本人。他自己的行動就可能激化國內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沖突。 印度的教派沖突頗具歷史淵源。當年,在前英國殖民地被分割為印度和兩個巴基斯坦后,穆斯林精英紛紛離開印度,最窮的穆斯林留在了這里,而這些人至今依舊最窮。強烈的宗教意識成為妨礙他們獲得世俗教育(這一點在現代印度極為重要)的一大障礙。例如在西孟加拉邦,印度教社區中每千名中學畢業的男青年中,只有30人讀大學(女青年這一比例稍高,為32人)。而在每千名中學畢業的穆斯林青年中,只有10個男孩和2個女孩會上大學。穆斯林受教育不足令其在國家機關等優越工作崗位就業很成問題。 “兩個年輕人找工作,一個是印度教徒,受過良好教育,懂英語和電腦。另一個是穆斯林,伊斯蘭宗教學校畢業,只會讀古蘭經和烏爾都語詩歌。招誰呢?”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印度研究中心歷史和文化部主任葉夫根尼婭·瓦寧娜說。 過去長期執政的印度國大黨在將穆斯林納入社會方面作為甚少,目的是在地方和聯邦政治中換取穩定的穆斯林選票。國大黨不僅不干涉穆斯林社區事務,還在實際上將其置于家庭宗法的影響之下,允許按伊斯蘭教法典管理家庭事務。毫不奇怪的是,在與巴基斯坦沖突的背景下,認為印度穆斯林是妨礙國家發展的“第五縱隊”的印度教民族主義分子勢力不斷增強。 葉夫根尼婭·瓦寧娜說:“莫迪是徹頭徹尾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者,2002年發生的事情對他牽連很大(古吉拉特邦騷亂事件,造成數千名穆斯林死亡,奠迪當時領導該邦,對印度教騷亂分子持同情的中立態度)?!痹诖筮x中,印度右翼民族主義分子對人民黨競選運動支持投入頗大,提供了數千名志愿者。他們的領導人期待新總理清理印度穆斯林勢力。如果莫迪依照他們的意志行事,成為印度教徒獨享的總理,則他將被迫忙于平息國內業已加劇的民族沖突,無法專注于現代化改革。 莫迪在外交上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也不大。盡管他雄心勃勃,但若不解決所面臨的兩個地區問題,印度就不可能成為全球強國。一個問題是穩定與巴基斯坦的關系,這占據了印度太多的注意力。另一個是尋求與中國的妥協。 第一個問題看似幾乎不可能完成。巴基斯坦深陷危機泥潭,分析家稱該國可能解體,如果最消極的劇本變成現實,則印度在外交舞臺上的所有努力將被迫用于穩定巴基斯坦局勢,解決巴國核計劃相關問題。 印度前任當局試圖參與建立印度一美國一日本反華軸心項目,印中雙邊貿易下滑,這些均無助于改善兩國關系。北京希望,奠迪上臺后事態能有所改觀。眾所周知,莫迪與華盛頓的關系并不特別熱乎(美國在2002年古吉拉特邦事件后對莫迪實施了個人制裁,不給他簽證)。不過盡管存在個人恩怨,莫迪也未必會與美國對抗。 |
相關閱讀:
- [ 05-19]莫迪主政印度令西方尷尬 分析稱西方料惡補關系
- [ 05-19]專家:莫迪當選印度總理意味中印經濟聯系會更親密
- [ 05-18]日本試圖促成印度新總理莫迪就任后首先訪日
- [ 05-18]印度總理辛格辭職結束十年掌政 莫迪接棒臨考驗
- [ 05-19]莫迪組“50后”新內閣 要讓21世紀成印度世紀
- [ 05-17]分析:莫迪主宰“印度夢” 被指系撒切爾繼承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