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經濟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津雙城最有優勢
2014-05-22 06:47:56?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他山之石日本神奇高鐵經濟 如果中國高鐵經濟的代表是長三角和珠三角,那么國際上高鐵經濟的最好代表則非日本莫屬。 在世界上,日本是高鐵發展最積極的實踐者。目前日本境內有8條新干線路線,其中包含兩條路線等級較低的“迷你新干線”。除了“迷你新干線”的路段外,列車運行車速可達到每小時270或300公里。新干線開始運行以來,共運載乘客約60億人次。 隨著日本新干線帶來的人流與貨流,在車站周邊地段形成了眾多商業中心區(CBD),聚集了大量商業項目如辦公樓、商店、購物中心等。商業的發展同時提升了當地房地產的吸引力,進而引進了學校、圖書館、醫療中心等機構。最終形成了著名的東京、名古屋、大阪三大城市圈。 紐約地鐵網助力偉大城市 相對于東京,紐約則是依靠龐大的地鐵網促成了紐約的神話。建于1904年的紐約地鐵是世界上最長的地鐵,貫通市內曼哈頓、布魯克林、皇后和布朗克斯四大區,24小時營運。每天載運400萬人次,全年客運量達10億人次之眾。 相關數據顯示,在每天上午7點-10點的上班高峰時間里,進入曼哈頓中央商務區的客流有62.8%是搭乘地鐵抵達的。哥倫比亞大學學者凱斯-杰克遜認為,如果沒有地鐵,每天會有更多的車輛進入曼哈頓,交通堵塞和昂貴的停車費將使紐約市無法居住,紐約不可能成為現在這樣的一座偉大城市。 除了便捷的交通外,紐約還在地鐵樞紐建設百貨商店或游樂場,形成了新的商業聚集區。多年以來,沒有人能夠確切統計出來地鐵的興建為紐約帶來了多少新的機會,但是不斷地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新興商業區和居住區,令人切身感受這座城市正在因為地鐵而改變。 國內先行者高鐵經濟代表 長三角高鐵經濟大發展 著名詩人徐志摩曾在其名作《滬杭車中》用“匆匆匆!催催催!”兩組擬聲詞,來形容從上海到杭州之間的距離被現代交通工具火車打破,而在他這首小詩發表87年之后,滬杭之間的空間再一次被呼嘯而過的高速列車濃縮為兩個數字:時速350公里,僅需45分鐘。 說到區域協同發展中的交通助力,中國一體化程度最高的珠三角和長三角是典范,其中又以長三角最為著名。眾所周知,上海、南京、杭州是長三角地區的三個中心城市,高速城際鐵路將這個黃金三角緊密相連,不斷創造區域經濟奇跡。 復旦大學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所長陳詩一就公開表示,高鐵的“速度效應”對于整合長三角城市發展,便利區域物流、降低經濟成本的作用顯見。尤其是,上海正在發展自由貿易區,高鐵網絡有助上海更好進行產業升級,也有助于周邊城市承接產業轉移。 文/綜合 |
相關閱讀:
- [ 05-21]消息稱京津冀正醞釀在三地交界處設金融試驗區
- [ 05-20]評論:首都經濟圈阻礙京津冀一體化
- [ 05-20]北京醫改繞不開京津冀一體化課題
- [ 05-19]官員學者建言京津冀金融協調發展:加強頂層設計
- [ 05-16]財政部下撥80億資金防治京津冀等地大氣污染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